[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新型驱动电池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4464.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莫建华;唐子然;林冬烁;李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2;H01M10/613;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动 车辆 新型 驱动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新型驱动电池箱,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电池箱。
背景技术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方程式赛车设计与制造比赛。要求各车队参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一年内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人座赛车。
其中动力电池箱是方程式赛车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件。因此要求电池箱在不影响方程式赛车动力性能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保证高压电池组得到安全的保护的作用。本新型主要是针对当前国内多数车队制造的电池箱存在诸多缺点而提出的,当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用电池主要不足如下:
1.箱体笨重,箱体形状结构复杂。
当前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因为布置空间不足,多数车队把电池箱设计成多箱式,这样不利于电池箱的轻量化设计,同时增加了外部高低压线束的数量,从而增加了电池箱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安全性能;箱体形状结构复杂,容易导致制造过程复杂,安装、拆卸难度大大提高等诸多问题。
2.空间利用率低,内部零件布置不紧凑,占用空间大。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要求赛车结构紧凑,对电池箱的占用空间要求高,从而如何合理充分利用电池箱内部空间是一大技术难点。当前多数车队设计制造的电池箱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低,箱体内部零件摆放不够紧凑合理,造成箱体内部布线杂乱,大量空间冗余,进而造成整个电池箱占用空间大。
3.散热性能差,密封防水性能差。
电池组电压高,电流大,产热快,热量聚集严重,容易导致稳定性差,寿命缩短等问题。当前多数车队设计制造的电池箱在通风散热问题方面未得到解决,电池箱内部不能得到有效的散热,同时不能做到第一时间排出电池产生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气体;当前多数车队设计制造的电池箱采用风冷式箱体设计存在防水密封性能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用电池箱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形状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内部零件布置紧凑、占用空间小、有良好的散热和防水密封性能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用电池箱,以克服现有大部分电池箱的不足,主要发明内容区别于当前大学生设计制造的电池箱如下:
本发明采用一体式设计,相比于多箱式电池箱,一体式电池箱的高低压线束数量大大减少,箱体内部熔断器、电池绝缘继电器、高低压接插件、电压表等的数量减半,从而电池箱整体重量大大减小;一体式电池箱还可以优化外部形状结构,使其与车架提供的安装空间相配合,便于生产加工,同时方便安装、拆卸和维护。
本发明充分利用方程式赛车座椅后端与电机前端这部分空间,结合车架、车身及电池箱周围可能与电池箱产生干涉的部件,设计、加工出特有的箱体外形。整电池箱大体分为三大模块:电池组、监控系统和驱动系统控制模块;其中,监控系统置于电池组上方,驱动系统控制模块置于电池组前方;监控系统的从控模块与所监测的电池组在空间位置上一一对应,从电池组引出的监测线对应分成五束依次与五个从控模块连接,布置线路整洁明了,互不干涉;连接电池组与驱动系统控制模块的高压电缆沿箱体前端两个斜侧板走线,缩短电池箱整体长度;用于电池组间电气连接的维护接头交错布置在监控系统周围,降低电池箱整体高度,以保证赛车行驶过程过程中的操稳性;上述布线方式大大提高了电池箱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是电池箱整体占用空间大大减小。
本发明采用风冷型散热方式,绝缘箱体内部设置散热通风风道,箱体侧板一端设置有两个进风口,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处设置有防尘滤网;所述进、出风口出各安装一个散热风扇,其中进风口处设置的风扇为吸风风扇,出风口处设置的风扇为引风风扇;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采用大风量、散热面积广的散热风扇,对所有电芯进行散热,所述散热风扇外覆盖防水百叶窗,以达到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池箱三维示意图
图2为绝缘箱体三维示意图
图3为电池箱内部三维示意图
图4为电池组内部俯视图
图5为电池组三视图及三维示意图
图6为监控系统三视图及三维示意图
图7为驱动系统控制模块示意图
图8为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通风热管理的能量源封装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电池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