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527.1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9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汪长安;陈仕乐;魏红康;田传进;郎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1/00 | 分类号: | C09C1/00;C03C8/00;C03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酸 包裹 纳米 陶瓷 色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生物质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的纳米碳球替代传统碳源,利用碳球表面富有的含氧官能团和所处的负电位状态增加了其亲水性,增强了碳源的分散性。并且通过调节和控制碳球包裹层的厚度和静电吸附能力,使硅酸锆前驱体紧紧包裹着碳球。在矿化剂作用下,经过高温煅烧后制得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的陶瓷黑色料。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葡萄糖的加入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以及硅锆比、前驱体搅拌时间、矿化剂种类及用量选择、烧成制度等条件的优化和控制,合成的黑色料发色纯正、粒径均匀、性能稳定,在各类高温陶瓷釉料中均可使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色料作为陶瓷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添加料、着色剂,有着广泛深远的应用。陶瓷色料的呈色性能、物化性能直接影响着陶瓷制品的生产质量。目前,陶瓷色料按使用温度可以划分为低温型和高温型。高温型色料使用温度在1000℃以上,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更优异的呈色性能。但在众多陶瓷色料中,低温型色料的占比远远高于高温型色料。因此开发包裹率高、呈色纯正且稳定的高温型色料有着重要意义。
硅酸锆包裹碳黑作为高温型的陶瓷包裹黑色料,对不同体系的釉料具有普适性,且不会受烧成气氛的影响,有着比传统尖晶石型黑色料更好地呈色稳定性、更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包裹物——碳黑一般是选取乙炔碳黑、高色素碳黑等作为呈色物质。这些碳黑的亲水性较差,不能较好地在溶液中保持分散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具有表面活性,后续的包裹几乎是一种随机包裹机制。因此现有的硅酸锆包裹碳黑色料的包裹率较低、呈色不佳,色度偏灰(色料明度值L*>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在于克服目前硅酸锆包裹碳黑色料包裹率较低、呈色不佳,色度偏灰的不足,提供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硅酸锆包裹纳米碳球陶瓷黑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纳米碳球粉末
在350ml的水中加入生物质原料30~60g,搅拌均匀后,将溶液倒入反应釜中,然后将反应釜置于160~200℃的烘箱中水热反应6~10h,再将反应后的溶液抽滤并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清洗三次获得碳球颗粒,再将碳球颗粒分散在1mol/L的碱性溶液中在30~70℃下搅拌1~6h,再用去离子水清洗碱性溶液的pH值至7,最后经干燥得到纳米碳球粉末;
第二步:制备碳球悬浮液
将纳米碳球粉末加入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30%的氨水中,在超声作用下分散成碳球悬浮液,所述纳米碳球粉末与氨水的质量百分比为1 : 100~300;
第三步:制备硅锆混合溶液
将正硅酸乙酯、四氯化硅、硅酸钠中的一种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1~6h,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氧氯化锆、硝酸氧锆、异丙醇锆、氯化锆中的一种,继续常温下搅拌1~6h,所述Zr4+与Si4+的摩尔比为1:1~2,乙醇溶液中乙醇 : 水的体积比为1:1;
第四步:制备前驱体粉末
将第三步搅拌后的硅锆混合溶液按体积比3~6:1逐滴加入到第二步制得的碳球悬浮液中,在40~80℃下搅拌2~6h,随后冷却陈化2~6h,得到前驱体包裹碳球的悬浮液,再将前驱体包裹碳球的悬浮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前驱体,经过80℃干燥后,即可得到前驱体粉末;
第五步:制备包裹黑色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未经景德镇陶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