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9729.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2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虞自飞;陈占胜;申军烽;曲耀斌;黄业平;顾永坤;邓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3/06 | 分类号: | F16F13/06;F16F9/28;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左密封圈 主缸 活塞 补偿器 活塞杆 连接座 缸芯 冲击载荷 耗能装置 可调节式 可复位 卫星有效载荷 变化载荷 工作性能 器件损坏 卫星星体 高冲击 单机 敏感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其包括次缸、次缸芯轴、次缸左密封圈、次缸右密封圈、次缸连接座、主缸、活塞杆、补偿器活塞等,次缸位于次缸芯轴的上方,次缸芯轴位于次缸左密封圈的一侧,次缸位于次缸左密封圈的一侧,次缸左密封圈位于次缸右密封圈的一侧,次缸右密封圈位于次缸连接座的一侧,次缸连接座位于主缸的上方,次缸右密封圈位于主缸的上方,主缸位于活塞杆的一侧,活塞杆位于补偿器活塞的一侧,补偿器活塞位于次缸的下方。本发明具有性能优异、质量轻、尺寸小、制造容易、成本低的特点,用以解决高冲击变化载荷影响卫星有效载荷工作性能,解决了卫星星体结构的破坏以及星上敏感单机、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
背景技术
高冲击变化载荷不仅影响卫星有效载荷工作性能,还易造成卫星星体结构的破坏以及星上敏感单机、器件的损坏,降低高冲击变化载荷对卫星的不利影响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通过在加强星体结构勉强能实现这一目的,但加强星体结构会使得卫星增加较大质量,难以满足卫星的轻量化设计。
对于上述缺陷,若能够在卫星星体和有效载荷之间提供一种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还没有用于卫星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该种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的设计约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极大降低冲击载荷对卫星星体的冲击影响;二是要使得有效载荷经过耗能装置作用后能够恢复到初始位置;三是要能实现有效载荷经耗能装置传递到星体的冲击力大小的可调节功能;四是要实现耗能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和包络尺寸的优化设计,为此,提供一种质量轻、尺寸小、制造容易、成本较低、性能优异的卫星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其具有性能优异、质量轻、尺寸小、制造容易、成本低的特点,用以解决高冲击变化载荷影响卫星有效载荷工作性能,解决了卫星星体结构的破坏以及星上敏感单机、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冲击载荷用可复位和可调节式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次缸、次缸芯轴、次缸左密封圈、次缸右密封圈、次缸连接座、主缸、活塞杆、补偿器活塞、补偿器密封圈、次缸端盖、主缸左端盖、套筒、补偿器端盖、补偿器弹簧、复位簧、接头、引线、线圈、前支座、耗能装置、后支座、有效载荷、耗能装置活塞杆支座、连接销轴、耗能装置活塞杆、连接底板,次缸位于次缸芯轴的上方,次缸芯轴位于次缸左密封圈的一侧,次缸位于次缸左密封圈的一侧,次缸左密封圈位于次缸右密封圈的一侧,次缸右密封圈位于次缸连接座的一侧,次缸连接座位于主缸的上方,次缸右密封圈位于主缸的上方,主缸位于活塞杆的一侧,活塞杆位于补偿器活塞的一侧,补偿器活塞位于次缸的下方,补偿器密封圈位于补偿器活塞和补偿器弹簧之间,补偿器密封圈位于次缸端盖的下方,次缸端盖位于主缸左端盖的上方,主缸左端盖位于活塞杆的一侧,套筒位于补偿器端盖的一侧,套筒位于主缸左端盖和复位簧之间,补偿器端盖位于次缸端盖的下方,复位簧套在活塞杆上,线圈安装在次缸芯轴的外侧,接头位于引线的下方,接头位于补偿器端盖的一侧,引线位于线圈的一侧,引线位于套筒的上方,线圈位于主缸左端盖的上方,线圈位于前支座的上方,前支座位于耗能装置的一侧,后支座位于耗能装置和有效载荷之间,连接销轴位于耗能装置活塞杆支座和耗能装置活塞杆之间,连接销轴位于耗能装置的一侧,连接底板位于耗能装置活塞杆的下方,连接底板位于前支座的下方,连接底板位于次缸的下方,活塞杆位于有效载荷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复位簧采用螺旋弹簧,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预压力为200N,复位簧刚度为20N/mm。
优选地,所述次缸芯轴与次缸同轴且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为2mm。
优选地,所述补偿器弹簧采用螺旋弹簧,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预压力为100N,复位簧刚度为30N/mm。
优选地,所述连接底板的形状为长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97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轮壳同心度检具
- 下一篇:风力发电塔连接件松动程度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