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轻量化子结构连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890.3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5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丁华;王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7/06 | 分类号: | B62D27/06 |
代理公司: | 江苏纵联律师事务所 32253 | 代理人: | 蔡栋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量化 结构 连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车身轻量化子结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方法采用车身轻量化子结构连接装置进行,所述的装置包括:连接螺栓(1)、内置调整螺母(5)、外置调整螺母(4)和紧固螺母(6);自连接螺栓(1)的尾部至头部依次布置有外置调整螺母(4)、内置调整螺母(5)和紧固螺母(6),并与连接螺栓(1)相配合;待连接部件车身结构(2)位于连接螺栓(1)的头部与紧固螺母(6)之间,待车身子结构(3)位于外置调整螺母(4)和内置调整螺母(5)之间;
所述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车身子结构轻量化结构设计,具体为:根据车身子结构所需的刚度和强度进行相应的轻量化设计,减轻车身子结构的重量达到轻量化目的;
步骤二,系统模态分析,具体为:在基于车身子结构轻量化设计的前提下,对系统模态进行分析;由于车身子结构重量的减小,系统整体模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此步骤分析车身子结构重量变化对系统整体的影响;
步骤三,预加载设计分析,具体为:在模态识别的基础上对车身子结构连接处进行预加载设计分析,确定需要添加的预载荷,来平衡车身子结构减重对整体模态的影响;
步骤四,利用所述的车身轻量化子结构连接装置对车身子结构施加预载荷,具体为:根据步骤三中所述需要添加的预载荷,调节车身轻量化子结构连接装置中的内置调整螺母(5)和外置调整螺母(4)的位置,实现对车身子结构预载荷的添加。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车身轻量化子结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具体为:
当需要对车身子结构施加预压力载荷时,先将车身子结构(3)的另一端固定或者镜像连接,再将内置调整螺母(5)和外置调整螺母(4)向连接螺栓(1)的尾部调整,使车身子结构(3)上产生挤压效应,即实现预压力载荷的施加;
当需要对车身子结构施加预拉力载荷时,先将车身子结构(3)的另一端固定或者镜像连接,再将内置调整螺母(5)和外置调整螺母(4)向接螺栓(1)的头部调整,使车身子结构(3)上产生拉伸效应,即实现预拉力载荷的施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8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