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53044.1 申请日: 2017-03-15
公开(公告)号: CN106834506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田国宝;黄曦;钟兰兰;曾昆姣;沈聪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代理人: 胡辉
地址: 51008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快速 检测 细菌 多粘菌素 耐药 基因 mcr lamp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LAMP引物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多粘菌素属于阳离子多肽抗生素家族,有A、B、C、D、E五种,抗菌谱相互类似而范围宽广,通常被认为是对抗耐多药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临床上常用的是多粘菌素B(polymyxin B)和多粘菌素E(colistin,黏菌素)。

近年来,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mcr-1,可使细菌对多粘菌素产生高度耐药性,其广泛存在于取自中国南方的猪和患者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包括具有流行可能性的菌株。已知,mcr-1基因产物属于磷酸乙醇胺转移酶家族,能够催化磷脂酰乙醇胺转移到脂质A的第四个磷酸基团上,使得脂质A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多粘菌素E与脂多糖的亲和力,介导多粘菌素耐药。mcr-1基因以质粒为载体存在于细菌中,能够以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在不同菌株中进行遗传物质的交换,这意味着mcr-1基因介导的耐药性可以在细菌中相互传播。

各项研究表明,截止至2016年底,mcr-1基因已经在不少于16个国家中被发现,包括东南亚、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的7个国家,9个欧洲国家。特别注意的是,质粒传播的mcr-1基因至少存在于3个肠道菌种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克雷伯氏肺炎菌),宿主包括至少三种家禽和家畜(鸡、猪和牛),从而引发了公众对于其全球传播和扩散的担忧。因此,mcr-1基因的检测对于监控耐药细菌的爆发,指导患者感染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mcr-1基因的检测,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和药敏试验法能在临床上提供较好的价值,但因耗时长、繁琐的操作过程、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等不同的原因未能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使用,因而研发一种简便、快速的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检测方法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LAMP引物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试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LAMP引物组,其包括一对内引物、一对外引物和一对环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下所示:

内引物1:5’- GCGATGGGATAGGTTTGGCTGTGTTGCCGTTTTCTTGAC-3’;

内引物2:5’- TGCTGACGATCGCTGTCGGCACATAGCGATACGATGAT -3’;

外引物1:5’- TGATGCAGCATACTTCTGTG -3’;

外引物2:5’- GACCGTGCCATAAGTGTC -3’;

环引物1:5’- AAGGTAAGATTGGCGGTCG -3’;

环引物2:5’- CTACTGATCACCACGCTGTT -3’。

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示的LAMP引物组。

作为上述试剂盒的优选,LAMP引物组中,内引物、外引物、环引物的摩尔比为:(6~8):(1~2):(3~4)。

作为上述试剂盒的改进,还含有DNA聚合酶、LAMP反应液、显色剂、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作为上述试剂盒配方的优选,DNA聚合酶为Bst DNA聚合酶。

作为上述试剂盒配方的优选,LAMP反应液含有:10 mM dNTP、10×ThermoPol反应缓冲液、150 mM MgSO4水溶液、5 mM 甜菜碱,四者的体积比为(6~8):(4~5):(2~3):(8~10)。

作为上述试剂盒配方的优选,显色剂为SYBR GREENⅠ。

作为上述试剂盒配方的优选,阳性对照为含有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片段的质粒,阴性对照为DEPC水。

一种快速检测细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提取待检样品DNA;

(2)利用LAMP引物组对待检样品DNA进行等温基因扩增反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