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6492.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俊;陈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润盛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 动力电池 壳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及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的制备方法,所述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依次贴覆连接的具有较好耐摩擦性能的第一铝锰合金片、具有较好强度的第二铝锰合金片及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的第三铝锰合金片,使得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具有较好的耐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从而使得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能够满足动力电池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行的需求,亦能够满足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功率储能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性的矿物能源日渐短缺,以及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储能元件,直接决定着电动汽车的使用性能。动力电池壳体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
目前,由于铝合金材料的强度高,韧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传统的动力电池壳体通常采用铝合金材料制备而成。采用铝合金材料制备而成的传统的动力电池壳体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不易破裂和泄露,从而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动力电池壳体耐冲击性能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动力电池壳体的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差,无法满足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功率储能的需求。同时,传统的动力电池壳体的耐摩擦性能亦相对较差,难以满足动力电池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行的需求,进而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地,传统的动力电池壳体通常采用单片壳体制备而成,电池壳体的强度无法满足大型动力电池对电池壳体的强度需求,同样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动力电池壳体耐摩擦、耐腐蚀及强度性能不理想,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依次贴覆连接的第一铝锰合金片、第二铝锰合金片及第三铝锰合金片,所述第三铝锰合金片用于与动力电池的电解液相接触;
所述第一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3%~5%,Zn:3%~6%,Si:0.002%~0.004%,Fe:0.2%~0.3%,Cu:0.06%~0.09%,Mg:0.0055%~0.0073%,余量为Al;
所述第二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1%~3%,Si:0.2%~0.3%,Fe:0.2%~0.3%,Cu:0.06%~0.09%,余量为Al;
所述第三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5%~6%,Mg:5%~7%,Ca:0.8%~2.5%,Fe:0.02%~0.03%,Si:0.2%~0.3%,Ce:0.003%~0.005%,La:0.008%~0.012%,余量为A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3.5%~4.6%,Zn:4%~5%,Si:0.0021%~0.0034%,Fe:0.2%~0.3%,Cu:0.067%~0.089%,Mg:0.0052%~0.0067%,余量为A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3.5%,Zn:5.6%,Si:0.0025%,Fe:0.3%,Cu:0.08%,Mg:0.006%,余量为A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1.2%~2.3%,Si:0.21%~0.26%,Fe:0.22%~0.27%,Cu:0.063%~0.08%,余量为Al。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铝锰合金片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Mn:2%,Si:0.25%,Fe:0.26%,Cu:0.08%,余量为A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润盛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润盛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6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