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伺服连杆喷雾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9962.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袁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隆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0 | 分类号: | B22D1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伺服 连杆 喷雾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连杆喷雾机。
背景技术
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最初用于压铸铅字。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又从节能、节省原材料诸方面出发,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
然而压铸机在工作时,需要通过喷雾机对模具喷洒脱模剂以进行下一次的工作循环。然而现有的喷雾机的结构设计都不算巧妙,结构较为复杂,工作稳定性差,效率低,且喷雾效果欠佳,影响到喷洒脱模剂效果,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工作稳定性好且动作迅速、灵活,喷雾效果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伺服连杆喷雾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伺服连杆喷雾机,其包括驱动滑座、蜗轮蜗杆旋转机构、主动连杆、从动连杆、喷雾臂、连接管和喷雾模组,所述蜗轮蜗杆旋转机构设置在驱动滑座上,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设置在该蜗轮蜗杆旋转机构的输出轴上,另一端铰接在喷雾臂的中部,所述从动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该喷雾臂的一端,另一端对应主动连杆的位置铰接在驱动滑座上,所述连接管的上端与喷雾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喷雾模组设置在连接管的下端,该喷雾模组包括连接头座和两喷嘴固定板,所述连接头座的下部呈扁平板形成安装板部,两喷嘴固定板相应固定在安装板部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该喷嘴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并排有喷水嘴,对应喷水嘴的上、下方位置于喷嘴固定板分别并排有上喷气嘴和下喷气嘴,所述连接头座的上端面设有分别与喷水嘴相连接的水管接头和分别与喷气嘴相连接的气管接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喷水嘴和下喷气嘴交错设置,喷雾效果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喷气嘴和喷水嘴交错设置,上喷气嘴和下喷气嘴交错设置,进一步提升喷雾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管的横截面外形轮廓为方形,易于布置气管和水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滑座包括底座、座板、滑行电机、螺杆和与该螺杆相适配的螺套,所述座板通过滑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螺套固定所述座板的底面,所述滑行电机设置在座板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伸入螺套,另一端与所述滑行电机的转轴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对应从动连杆的位置于座板上设有缓冲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其还包括限位支架和限位气缸,所述限位支架的下端设置座板上,上端向上垂直延伸至从动连杆的中上部位置,所述限位气缸的一端铰接在限位支架的上端,下端铰接在主动连杆的中下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蜗轮蜗杆旋转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和蜗轮蜗杆减速机,该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转轴相连接,该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端为所述的输出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喷水嘴的上、下方位置设有上喷气嘴和下喷气嘴,由喷水嘴中低速流出水被上、下喷气嘴喷出高速流动的空气,撕成一小滴一小滴,并快速扩散形成雾,有效提升雾化效果,使得脱模剂喷涂更为均匀,进而更利于胶模,保证产品质量;而且整体结构简单,通过主动连杆和从动连杆相配合,机械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通过主动连杆的摆动即可实现带动喷雾模组移动,整个动作过程迅速、灵活,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动作平稳性高,同时将减速电机和滑行电机设置在钣金盒内,防护等级好,安全性高;同时还设有限位气缸,对主动连杆有一定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工作稳定性,并减轻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负载,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安装和日常维护,灵活性高,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水平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喷雾模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喷雾模组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隆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隆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9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直径轻合金长管坯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合式蓄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