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戴式植保图像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6522.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8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桃胜;谢成军;朱利凯;李瑞;李伟;宿宁;张洁;魏圆圆;张正勇;王儒敬;宋良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23/50 | 分类号: | H04N23/50;H04N7/18;F16M11/06;F16M11/26;F16M1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张祥骞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植保 图像 采集 装置 | ||
1.一种穿戴式植保图像采集装置,包括伸缩杆(3)、云台相机(1)和智能终端(2),云台相机(1)与智能终端(2)进行无线通讯连接,云台相机(1)安装在伸缩杆(3)的前端,智能终端(2)通过活动夹(4)安装在伸缩杆(3)的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杆(3)的后端还安装有纵向微动组件(5),所述的纵向微动组件(5)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安装有蜗轮(12)和蜗杆(13),蜗轮(12)与蜗杆(13)相啮合,蜗杆(13)的上端伸出壳体(11)顶面,摇柄(19)安装在蜗杆(13)上端且位于壳体(11)上方,壳体(11)前端纵向设有导向口(20),操动臂(15)插在导向口(20)内,操动臂(15)的后端固定安装在蜗轮(12)的输出轴上;
前夹持座(16)的底座安装在操动臂(15)的前端,后夹持座(14)的底座安装在壳体(11)的右端面(18)上且与壳体(11)右端面(18)构成转动配合,后夹持座(14)的夹持端和前夹持座(16)的夹持端均夹在伸缩杆(3)上,背带组件安装在壳体(11)的左端面(17)上;
所述的背带组件包括腰托板(21),腰托板(21)为圆弧形,腰托板(21)的外表面安装在壳体(11)的左端面(17)上且腰托板(21)的外表面朝向壳体(11)的左端面(17),腰托板(21)的上部安装有上背带(22),腰托板(21)的下部安装有下背带(23);
还包括挡块(24)、滚轴(25)和前轴承(26),滚轴(25)的右杆插在挡块(24)中,前轴承(26)的内圈套在滚轴(25)的左杆上,操动臂(15)的前端设有中孔(27),挡块(24)安装在操动臂(15)的前端,前夹持座(16)的底座安装在滚轴(25)的左杆上,前夹持座(16)的底座与挡块(24)将滚轴(25)的左杆和轴承(26)限位在中孔(2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植保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源(6)和温湿度传感器(7),光源(6)和温湿度传感器(7)均安装在伸缩杆(3)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65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转动检测摄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全景和特写功能的智能车载摄像机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