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处理高浓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6728.0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艳;韩买良;张征;李京红;盛飞;曲艳春;吴志勇;林冬明;吕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烟气 余热 处理 废水 新型 蒸发 浓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零排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烟气余热来处理高浓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废水处理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农药、石化、电镀、冶金、电力等众多领域产生的高污染废水、高含盐废水、垃圾渗滤液、高COD废水等的外排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污染水体、破坏植被、土地盐碱化等,甚至制约到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规定越来越细,监管也越来越严格。“节能减排、近零排放、零排放”成为火电企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浓废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日渐成熟。但是投资高、运行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始终是制约该技术普及推广的难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烟气余热处理高浓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充分利用烟气余热,不但能够回收能量,而且为火电厂处理脱硫废水、高含盐废水等高浓废水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产业政策,回收利用高温烟气余热,针对现有高浓废水零排放领域存在的能耗高、结垢风险大、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提供的一种利用烟气余热来处理高浓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利用烟气余热处理高浓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包括余热利用装置和蒸发浓缩装置。
所述的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废水供水泵、中空管式气液换热器及相互连接的管道;所述的蒸发浓缩装置包括低温喷淋式蒸发器、清水循环泵及小型冷却塔。
所述蒸发器包括密闭的本体,本体顶部装有带喷头的喷淋装置,内部装有斜板放置的纳米改性PVC蒸发冷填料,填料的下方一定距离布置有金属气体微孔孔板,底部设置有浓缩液收集池及纯水收集池,以及与蒸发器配套的风机。该种结构设计最大限度的加大了设备内部液相和气相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废水的大量快速蒸发。
作为本实用新型材质上的改进,所述余热利用装置中中空管式气液换热器的材质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改进,所述蒸发浓缩装置的蒸发器设有清水循环泵与小型冷却塔连接,冷凝室底部55℃左右的纯水通过清水循环泵打入到风冷型小型冷却塔,经过降温后冷却为35℃左右的冷凝水进入冷凝室作为冷却用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改进,所述蒸发浓缩装置内呈倾角50-60°倾斜放置有纳米改性的PVC蒸发冷填料,可以有效的增大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废水中水分的蒸发,其独特的化学疏水特性还大大降低了结垢及腐蚀的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上的改进,所述的蒸发器在底部设置有专门的收集池用来收集不同的工质,在蒸发室底部,废水浓度增加,固体结晶析出,从废水中分离出固体后,剩余的废水重新进入系统循环处理;在冷凝室底部收集池内,当水位到达设定液位时,纯水外排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利用烟气余热来处理高浓废水的新型蒸发浓缩系统,能耗低,使用了烟气余热作为热源,将废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进入到蒸发浓缩系统中,无需消耗新鲜的蒸汽等热源,运行维护简单;蒸发浓缩系统原理简单,设备制造成本低,可实现温和条件下进行蒸发结晶,降低了设备的高腐蚀、高结垢风险;系统运行影响因素少,操作弹性大,装置的运行可适应废水中较宽的污染物浓度,对废水中的盐度和硬度完全没有要求,对腐蚀性、粘度、挥发性物质浓度几乎没有要求,当工厂扩建或废水成分发生改变,该设备仍能适应并运行良好,实现了低投资、低能耗条件下的废水末端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废水供水泵2.中空管式气液换热器3.烟道4.低温喷淋式蒸发器4.1喷淋装置4.2填料4.3风机4.4浓缩液收集池4.5微孔孔板4.6纯水收集池5.清水循环泵6.小型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工作过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6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