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43455.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5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王玉霞;谭传柏;胡彬彬;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43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微茶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粉是在常温状态下将茶叶瞬间粉碎成400目以上的纯天然茶叶超微细粉,富含人体多种必需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以“吃茶”理念改变传统“冲泡”饮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原有色香味品质风格及营养和保健成分。由于颗粒极细,既可实现速溶,又容易被人体吸收。除供直接饮用外,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改良风味品质、强化保健功能或改善感官等,在冰淇淋、奶茶、面条、饼干、月饼专用馅料、医药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现有茶粉加工方法,叶绿素等营养物质流失严重,且所制绿茶粉色泽不够翠绿,香气不高,茶粉颗粒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茶粉香味独特,色泽鲜艳,细腻均匀,滋味浓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微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鲜茶叶进行采摘的前20-40天,在待采摘的茶树上覆盖透气的遮挡物,茶叶采摘后加工为红茶或者绿茶;最后对红茶或者绿茶进行粉碎,得到超微茶粉。
所述的遮挡物为芦苇帘、稻草帘子或遮阳网,确保有散射光照射到茶树上即可。遮阳网可选用黑色塑料纱网。
茶叶采摘时间为每年的4月-5月,茶叶为一叶一芽或者两叶一芽。
所述采摘的茶叶进行水洗及脱水;水洗时间为10-60s。操作时采用脱水设备上的传输带将茶鲜叶输送到洗涤池内,洗涤池内盛有清水,洗涤抄手以30-60转/分钟进行转动将落入水中鲜叶进行翻转,再协助将水洗后的茶叶翻到输送带上,输送至甩桶内,间歇式甩干。后也可摊于储青槽上进行轻度萎凋。
制备绿茶茶粉时,将采摘后的茶叶依次进行水洗、脱水、杀青、初干、复烘、远红外提香及粉碎。
制备红茶茶粉时,将采摘后的茶叶依次进行水洗、脱水、萎凋、揉捻、发酵、初干、复烘、远红外提香及粉碎。
所述粉碎时,采用旋风粉碎机,粉碎粒度800目以上。设备如选用400S型旋风粉碎机”或气流粉碎型干式超微粉粉碎机。由于采用旋风粉碎机,旋风粉碎机包括控制柜、粉碎机主体、原料供给装置、送风机等。工作时投入粉碎室的原料,在两片回转翼进行高速运转,产生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在粉碎室内高速回转,通过高速流体本身的冲击、剪切力和回转,产生粒子之间相互碰撞,产生压缩、冲击、剪切力,进行粉碎。粉碎过程中,通过设定回收装置的吸引能力、叶轮的转速等参数,可以使较小质量的微粉流集中到轴的方向,进入回收装置,较大质量的粒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向粉碎室的侧壁继续被粉碎成较细的粒子,如此反复。
本发明还涉及采用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超微茶粉。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得的超微绿茶茶粉色泽翠绿,细腻均匀,香气清高,滋味浓醇;得到的超微红茶茶粉色泽棕红,细腻均匀,滋味醇和甘浓,香气馥郁,汤色深红。
由于在采摘前在待采摘的茶树上覆盖遮挡物,光照较弱,有利于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代谢,且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茶多酚等含碳素元素的物质的代谢。使得鲜叶原料中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1)覆盖在采摘前20-40天覆盖芦苇帘子或稻草帘子或黑色塑料纱网,使得鲜叶原料中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
2)采摘每年4、5两个月采摘无性系栽培的茶树品种,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为主。
3)水洗采用鲜叶水洗机对采摘来的茶鲜叶进行清洗,脱水设备上的传输带将茶鲜叶输送到洗涤池内,洗涤池内盛有清水,洗涤抄手以30-60转/分钟进行转动将落入水中鲜叶进行翻转,茶鲜叶在洗涤池中平均洗涤10-60s,洗涤抄手协助将水洗叶翻到输送带上,输送至甩桶内,间歇式甩干,后摊于储青槽上进行轻度萎凋。
4)蒸汽杀青蒸汽杀青温度180-200℃,时间10-30s,后热风杀青,及时散去水分,保持芽叶嫩绿。杀青适度为嫩茎弯曲不易折断,手握柔软,无刺手感,芽叶完好,基本无断碎。
5)初干杀青叶摊凉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一次干燥,干燥温度为100-110℃,干燥时间为15-20min,干燥厚度由挡叶板自行控制。
6)复烘待初干叶适当回软,进行第二次干燥,干燥温度95-105℃,干燥时间12-18min,复烘叶厚度为2.5-3.5cm,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3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堡茶的熏焙方法
- 下一篇:便于维修且辅助散热的室温调节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