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2755.3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4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剑雄;曾益夫;尹涛;史学锋;叶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5 | 分类号: | C02F11/125;C02F11/15;B01D50/00;B01D53/75;B01D53/70;B01D53/72;C10L5/4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资源 处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污泥仓(1)通过污泥泵与污泥脱水机(4)连接,污泥脱水机(4)连接有干化污泥仓(5);干化污泥仓(5)能与回转窑(6)、燃煤电厂(7)和垃圾焚烧炉(8)连接;垃圾焚烧炉(8)和燃煤电厂(7)与余热锅炉(9)连接,余热锅炉(9)和回转窑(6)与收尘器连接,余热锅炉(9)与发电机组(10)连接,收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洗涤器的烟气进口连接,洗涤器的烟气出口与除尘器的烟气进口连接,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多功能净化器(14)的烟气进口连接;收尘器、洗涤器、除尘器、垃圾焚烧炉(8)和燃煤电厂(7)的飞灰出口与回转窑(6)的原料进口连接。本发明是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处置的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实现该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391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已达到1.67亿立方米/日,作为污水的衍生品,2015年市政污泥(含水率80%)产生3000万吨~4000万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市政污泥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9000万吨。
国内重水轻泥的思路,导致建污水厂时未把污泥的处理作为污水厂的必要组成部分,大量的未处理污泥堆积占用了大量土地,且城市污水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易腐烂变质,有强烈的臭味,同时含有病原菌、重金属、以及多氯联苯、二噁英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污泥处置目标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最终资源化,即便于运输和消纳,又对污染资源再利用。当前各种处理方法中,投入的成本由低到高分别为填埋、消化利用、协同焚烧等。
卫生填埋处置不符合国家目前污泥处理处置政策要求,污泥填埋后,内部仍然含有大量水分,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处理不当污染当地水源,且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未来有取消污泥填埋的风险。
消化分为厌氧和好氧消化,最终污泥可以制肥供土地利用。厌氧消化并不能一次性彻底处理全部污泥,消化过程很难满足污泥无害化要求,往往需厌氧消化前先进行高温热水解,厌氧产沼气过程和沼气储存都存在安全风险,而国内污泥有机质含量偏低,含砂量高,肥份难满足制肥要求,肥料存在销路难题,且通过热水解、厌氧、好氧工艺,投资大,运营费用高,废水、臭气、重金属超标难治理。
焚烧工艺在污泥减量化和无害化方面优势明显,灭菌效果彻底,污泥焚烧前,应尽可能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提高污泥热值,一般的焚烧装置同污泥的干燥过程是一体的,处理设备的一次性投资大,能耗和处理费用高,污泥焚烧后重金属等可能随着烟尘的扩散进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如何用一种处理工艺,用较小的投资和便捷的运营,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最终资源化利用,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处置的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该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湿污泥转运至污泥仓,通过螺旋污泥泵泵至污泥脱水机;
步骤2:湿污泥进入污泥脱水机脱水后,污水返至污水厂处理;脱水后的污泥颗粒储存于干化污泥仓;当污泥含水率干化至30%以下时,对污泥颗粒进行资源化利用:
与水泥原料粘土类材料混配,通过回转窑烧制利用;
污泥热值偏低,干化至含水率25%以下时,通过燃煤电厂混合燃烧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7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