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3523.3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7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贾屹海;王希宏;陈思颖;王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8 | 分类号: | C04B33/138;C04B33/135;C04B33/132;C04B33/13;C04B33/32;C04B33/3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陶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现提供一种轻质高强陶粒,原料包括固体原料和激发剂,重量份数分别为:固体原料100份,激发剂1‑15份,所述固体原料包括:粉煤灰100份,高铝粉煤灰、铝矾土和赤泥6‑18份;硅灰1‑5份;表面活性剂0.1‑3份;增塑剂6‑24份;所述激发剂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5‑20份,碱金属硅酸盐80‑95份。本发明的轻质高强陶粒产品强度轻质高强,密度等级为700‑1100kg/m3,筒压强度可达10‑20MPa,不易受损;可制备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承重结构,可应用于建筑墙板、桥梁、管道等,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环保建筑、建材以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粉煤灰是燃煤发电的固体废弃物,我国年产粉煤灰约6亿吨,综合利用率约70%,每年都有大量积存,如果对这些粉煤灰不加以处理,会产生扬尘,直接污染大气,对人类的呼吸系统带来威胁;此外,如果粉煤灰被排入水系中,其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会污染生活用水,进一步地威胁人体的健康,因此将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受到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陶粒是一种人造轻质骨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密度低、筒压强度高、软化系数高、抗冻性良好、抗碱集料反应性优异等,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等多功能特点。利用陶粒这些优异的性能,其可作为建材用基础材料,用于替代砂石作为混凝土原料生产轻质高强混凝土,或生产轻质墙板、陶粒自保温砌块、污水处理滤料、种植基质等,应用领域广泛。
3、传统陶粒生产大多采用粘土、页岩为主要原料经烧结而成,这势必会消耗大量的粘土等矿土,不利于保护山林植被和耕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寻找一种废弃物作为原料来生产陶粒,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4、粉煤灰中含有较为丰富的SiO2、Al2O3、Fe203、CaO,与粘土中的化学成分相似,因此可烧制陶粒。如果利用粉煤灰作为原料来制备陶粒,能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
5、申请号为201510273757.2的中国专利《一种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工艺》中提出利用高岭土尾矿、煤矸石、粉煤灰作为原料制备轻质高强陶粒,其中粉煤灰用量为20-40份,筒压强度为10MPa以上,堆积密度为800-900g/cm3,但该方法粉煤灰用量低。
6、申请号为201410507652.4的中国专利《一种污泥粉煤灰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中提出利用污泥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高强陶粒,其中粉煤灰用量为30-55份,筒压强度为3-6.3MPa,堆积密度为500-650kg/m3,该方法粉煤灰用量不高,且筒压强度较低。
7、申请号为200610086665.4的中国专利《轻质高强度粉煤灰陶粒配方》中提出由粉煤灰、粘结剂、外加剂制备轻质高强度粉煤灰陶粒,其中粉煤灰用量为55-70%,筒压强度可达7.3MPa,该方法粉煤灰用量较高,但筒压强度较低。
8、申请号为201510320491.2的中国专利《一种生物陶粒及其制备方法》中提出由粉煤灰、增塑剂、矿渣、造孔剂和液体激发剂制备生物陶粒,其中粉煤灰用量85%-95%,筒压强度为9-14MPa,该方法粉煤灰用量较高,但筒压强度较低,且液体激发剂具有强碱性,对设备和人体均会有不良影响。
目前高强陶粒存在的问题有:
1、筒压强度较低;
2、粉煤灰用量较低;
3、液体激发剂较为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筒压强度高,粉煤灰用量高的轻质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清大同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3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