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接端子和端子压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2878.0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北川博规;佐藤庆;青木泰史;小林浩;多贺大泰;原基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装置 | ||
1.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端子包括:
端子连接部,其与对方侧端子电气连接;
电线连接部,其通过被第1模具和第2模具夹着进行压接加工而与载置在内壁面侧的电线的端部电气连接;以及
连结部,其将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电线连接部连结,
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底部,其在所述压接加工时被载置在所述第1模具的凹状面且载置所述电线的端部;第1筒片部,其从所述底部的一端延伸,卷绕到所述电线的端部;以及第2筒片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另一端延伸,卷绕到所述电线的端部,
所述底部在载置所述电线的末端的芯线的区域具有:凹部,其被形成在所述凹状面侧的外壁面且在所述压接加工时使形成于所述凹状面的凸部插入到其中;以及所述内壁面的凸部,其伴随所述凹部的形成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设定所述底部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和所述凹状面的所述凸部的各自的形状,使得即使所述芯线因所述压接加工而将所述底部的所述凸部压塌,该底部的所述凸部也会从所述底部的所述内壁面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将内部空间的体型形成得比所述凹状面的所述凸部的体型小,使得所述凹状面的所述凸部能够随着所述压接加工而咬入到所述凹部并将所述底部的所述凸部向所述芯线侧挤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芯线卡止的芯线保持区域形成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内壁面的情况下,所述底部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芯线保持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芯线卡止的芯线保持区域形成在所述底部的所述内壁面的情况下,所述底部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芯线保持区域。
6.一种端子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压接装置包括:
端子供给装置,其将压接端子供给到与电线的压接位置;
压接装置,其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将被供给到所述压接位置的所述压接端子压接到所述电线的端部;以及
驱动装置,其在压接加工时将所述第1模具与所述第2模具之间缩窄,在所述压接加工完成后将所述第1模具与所述第2模具之间加宽,
所述压接端子具有:端子连接部,其与对方侧端子电气连接;电线连接部,其利用所述压接加工与载置在内壁面侧的所述电线的端部电气连接;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电线连接部连结,
所述电线连接部被划分为:底部,其在所述压接加工时被载置在所述第1模具的凹状面且载置所述电线的端部;第1筒片部,其从所述底部的一端延伸,卷绕到所述电线的端部;以及第2筒片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另一端延伸,卷绕到所述电线的端部,
所述底部在载置所述电线的末端的芯线的区域具有:凹部,其形成在所述凹状面侧的外壁面且在所述压接加工时使形成于所述凹状面的凸部插入到其中;以及所述内壁面的凸部,其伴随所述凹部的形成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定所述底部的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和所述凹状面的所述凸部的各自的形状,使得即使所述芯线因所述压接加工而将所述底部的所述凸部压塌,该底部的所述凸部也会从所述底部的所述内壁面突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端子压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状面的所述凸部将体型形成得比所述凹部的内部空间的体型大,使得能够随着所述压接加工而咬入到所述凹部并将所述底部的所述凸部向所述芯线侧挤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28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媒体分片的下载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