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0427.9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95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凌代舜;李方园;胡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18;A61K47/10;A61K47/36;A61K47/42;A61K47/22;A61K33/2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华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 材料 制备 方法 产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乙酰丙酮铂溶解在油胺和油酸中,真空条件下在50~100℃下搅拌;升温至150~250℃,继续注入三乙基硼氢化锂,反应1~60分钟,不良溶剂沉淀,得到小尺寸铂纳米晶;2)将步骤1)中得到的小尺寸铂纳米晶采用薄膜分散法或乳化溶剂挥发法,进行两亲性高分子的组装修饰,得到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具备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不仅可以克服肿瘤耐药,而且对正常组织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铂纳米晶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国内外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恶性肿瘤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已发布统计数据,在肝、肺、食道和胃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自1978年被美国FDA批准以来,顺铂广泛应用于头颈癌、卵巢癌、睾丸癌、膀胱癌、肺癌及结肠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由于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较低,顺铂进入细胞后,其配体氯会被水分子取代,形成的正电铂离子能够与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等亲核分子作用。其中,DNA为顺铂的主要作用靶点,顺铂多与DNA中的嘌呤碱基的N7位点结合,形成Pt-DNA加合物。
但是,普遍耐药以及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顺铂在临床治疗的持续应用。临床中很多病人存在先天或者获得性顺铂耐药性。癌症病人在给予顺铂之后,肿瘤细胞会从各个通路抵御顺铂的作用,导致获得性耐药,如:1)通过调节细胞膜转运体,使顺铂分子入胞量减少;2)增大细胞浆内含硫蛋白的解毒效应;3)DNA修复加快;4)提高细胞对DNA损伤的耐受性等。另外,顺铂会导致包括肾小管损伤在内的较为严重的肾毒性、胃肠道毒性、血液毒性和耳毒性等。而且病人体内顺铂的累积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而近些年来,第二代、第三代铂类药物层出不穷,如卡铂、奥沙利铂、沙伯以及吡铂等,虽然有一些改进,但至今没有任何一种铂类药物能取代顺铂。因此,许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新型的铂类复合材料来解决顺铂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所得到的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具备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不仅可以克服肿瘤耐药,而且对正常组织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乙酰丙酮铂溶解在油胺和油酸中,真空条件下在50~100℃下搅拌;升温至150~250℃,继续注入三乙基硼氢化锂,反应1~60分钟,不良溶剂沉淀,得到小尺寸铂纳米晶;
2)将步骤1)中得到的小尺寸铂纳米晶采用薄膜分散法或乳化溶剂挥发法,进行两亲性高分子的组装修饰,得到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得的小尺寸铂纳米晶的粒径为1~10nm,经过步骤2)后得到的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600nm。小尺寸铂纳米晶与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所属的粒径范围,便于应用于肿瘤治疗。
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借助小尺寸铂纳米晶、功能性高分子以及肿瘤组织固有的特征微环境,实现对肿瘤细胞内DNA的大规模杀伤,进而高效杀伤肿瘤细胞。首先,功能性高分子以及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可以实现肿瘤组织靶向。入胞后,刺激介导纳米材料解体为很多个小尺寸铂纳米晶,其极大的比表面积显著加快铂离子溢出速率;其次,肿瘤微酸环境以及内涵体的较大酸度会进一步促使铂纳米晶表面溶解腐蚀,释放出大量铂离子,扩散至细胞核内破坏DNA,进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利用功能性高分子靶向传递和微环境响应性解体伴随pH调控铂离子释放,联合使用多种策略,不仅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同时也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04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