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力阻尼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9878.0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5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L·巴赞;D·李;F·萨米;K·V·希伯贝尔;G·H·佩利克;C·E·凯里;J·M·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3 | 分类号: | F16F15/12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安文森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组 弹簧 离合器 液压致动 偏转 轴向旋转 变矩器 涡轮轴 变矩器离合器 扭力阻尼器 弹簧常数 系统阻尼 接合 地连接 可旋转 摩擦板 涡轮 耦接 | ||
阻尼器系统包括可旋转地连接至具有离合器的变矩器的涡轮轴。液压致动离合器耦接至涡轮轴。第一弹簧笼具有连接至液压致动离合器的第一笼部分和连接至摩擦板的第二笼部分。第一弹簧组连接至第一和第二笼部分。当接合变矩器离合器时,通过轴向旋转将第一弹簧组的弹簧偏转在第一笼部分与第二笼部分之间。第二弹簧笼具有连接至液压致动离合器的第一笼段和连接至变矩器涡轮的第二笼段。第二弹簧组具有带有不同于第一弹簧组的弹簧常数的第二弹簧。通过轴向旋转将第二弹簧组弹簧偏转在第一笼段与第二笼段之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扭振隔离器或涡轮阻尼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与用于减少发动机的扭振的涡轮阻尼器系统相关联的摩擦离合器的动力系。
背景技术
此章节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公开内容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且可或可以不构成现有技术。
机动车发动机产生非所需的扭振进而通过动力系和传动系传输至机动车。通常,使用扭力隔离器或阻尼器以隔离或减少从发动机传输至变速器的扭振。扭力隔离器可放置成紧邻变速器的变矩器锁止离合器与输入轴之间的变矩器。已知的扭力阻尼器使用一个或多个弹簧来存储能量并且用于抑制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能量传递路径。然而,在某些动力系配置中,扭力阻尼器不足以隔离扭振。例如,在具有滚动式汽缸停用策略的发动机中,在较低发动机运行速度和频率下发生振动幅度的增加和振动频率的降低,这是已知的单个大小的弹簧设计减振器不足以在设计空间内隔离的,由此需要改进已知的减振器。
因此,具有减振器的动力系在本领域中尚有空间来减少振动频率的更宽范围中的扭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具有可旋转地连接至变矩器的涡轮轴的机动车变速器的阻尼器系统的实例。液压致动离合器连接至涡轮轴并且可随着涡轮轴一起旋转。第一弹簧笼具有连接至液压致动离合器的第一笼部分和连接至变矩器离合器的摩擦板的第二笼部分,当接合变矩器离合器时该摩擦板与压力板耦接。第一弹簧组连接至第一弹簧笼的第一和第二弹簧笼部分。当摩擦地接合变矩器离合器时,通过轴向旋转将第一弹簧组的多个弹簧偏转在第一笼构件与第二笼构件之间,从而将第一弹簧笼的第一和第二笼部分可释放地耦接至涡轮轴。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一个实例中,第二弹簧笼具有连接至离合器的第一笼段和连接至变矩器的涡轮的第二笼段。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另一个实例中,具有各自具有不同于第一弹簧组的弹簧的弹簧常数的弹簧常数的多个第二弹簧的第二弹簧组连接至第二弹簧笼,其中当摩擦地脱离液压致动离合器时,通过轴向旋转将第二弹簧组的多个第二弹簧偏转在第一笼段与第二笼段之间。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又一个实例中,第二组弹簧中的弹簧以取决于扭振振幅的角度偏转。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又一个实例中,液压致动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其具有固定至离合器壳体的多个摩擦或反作用板,离合器壳体连接至涡轮轴。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又一个实例中,轮毂可相对于离合器壳体轴向旋转并且固定至变矩器的涡轮,该轮毂具有固定至轮毂的多个摩擦或反作用板,轮毂的摩擦或反作用板与壳体内侧的摩擦或反作用板中的相对板交错。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又一个实例中,液压致动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壳体,其具有固定至离合器壳体的多个摩擦或反作用板,离合器壳体连接至涡轮轴。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又一个实例中,套筒设置在涡轮轴的纵向孔中,该套筒将纵向孔分离为内通道和外通道,该内或外通道限定供应液压流体至液压致动离合器的路径。
在用于本公开的机动车的阻尼器系统的又一个实例中,液压致动离合器的离合器壳体具有液压流体离合器施用通道,该液压流体离合器施用通道与由套筒限定的内或外通道流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