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DAS和IVI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0783.4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枝;徐建军;赵振峰;方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2 | 分类号: | B60R21/0132;B60R21/0136;B60R2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章兰芳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das ivi 汽车 外部 主动 安全气囊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DAS和IVI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与运算控制单元连接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体、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还包括与运算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车身总线网络连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第二通信单元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第三通信单元;所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还包括:与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的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阵列、处理器单元、碰撞模式数据库单元;所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包括移动通讯单元;所述移动通讯单元用于当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体被引爆时向求救中心发出求救信息;本发明主动应对了汽车各种类型的碰撞,显著的降低了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性已逐渐成为广大车主购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汽车安全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动安全系统,即在车辆危险发生之前起到警示或自身调整干预,防患于未然的汽车安全系统;另一类是被动安全系统,即在无法避免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依靠车辆本身的车体结构,如安全带和车内安全气囊等部件吸收撞击力的汽车安全系统。
主动安全系统领域中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的概念渐渐被人提出。相对于车内安全气囊只是被动的在碰撞时瞬间展开对车主进行有限的保护,外部主动安全气囊可以在碰撞发生前主动展开,对车主、行人和车体起到全方位的缓冲吸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伤亡及损失。
如图1所示,现有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运算控制单元和汽车外部安全气囊体组成。运算控制单元实时运算传感器发送过来的距离和速度信息,将运算结果同预先设置好的阈值进行比较做出是否起爆点火的判决。但是,行车环境的立体动态瞬息万变,任何单功能的传感器都存在局限性。因此,现有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明显受制距离传感器的侦测盲区而存在局限性,类似“追底碰撞”、“坠物碰撞”、“坠落碰撞”或“失控翻滚碰撞”等碰撞事故无法进行良好的识别和预判。为了让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能应对类型复杂的碰撞事故,需对现有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DAS和IVI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ADAS的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阵列采集第一汽车行车数据信息,及通过IVI在汽车碰撞事故发生后,向外发出求救信息,主动应对了汽车各种类型的碰撞,显著的降低了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ADAS和IVI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包括与运算控制单元连接的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体、距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还包括与运算控制单元连接的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车身总线网络连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第二通信单元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第三通信单元;
所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还包括:与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的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阵列、处理器单元、碰撞模式数据库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通过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阵列采集汽车行车数据信息;
所述处理器单元用于对所述汽车行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运算处理后获取点火预判数据;当所述点火预判数据与碰撞模式数据库单元中的碰撞模式数据匹配成功时,向运算控制单元发送安全气囊点火控制指令;所述运算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安全气囊点火控制指令引爆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体;
所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包括移动通讯单元;所述移动通讯单元用于当汽车外部主动安全气囊体被引爆时向求救中心发出求救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还包括:陀螺仪与重力加速度传感器、GPS定位单元、警示单元;所述GPS定位单元用于对汽车进行定位,并向处理器单元发送当前位置地图数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0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玻光伏组件包边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光光伏模组侧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