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电镀铜镀液及增加铜镀层平整性的无电镀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8329.5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4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魏明国;林彦瑾;林春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钧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8/38 | 分类号: | C23C18/38;C23C1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铜 增加 镀层 平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镀液及镀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电镀铜镀液及无电镀铜方法。
背景技术
无电镀(electroless plating),又称化学镀(chemical plating)或自催化电镀(auto-catalytic plating),其是在高分子的物体表面,以化学氧化还原的方式,形成一层厚度约在0.2至2微米的连续金属层,使非导体的物体表面能被导通,以利后续电镀的作业。此种镀铜方式,具有镀层均匀、镀层孔率低、操作简单、可镀在非导体上…等优点,常在塑料上进行,又或者用于印刷电路板(PCB)的穿孔镀层,以及MID(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制程。
所谓的MID制程,是通过雷射雕刻技术在非导电基材上雕刻出3D立体线路,然后,再以无电镀铜的方式,在前述所雕刻出的内凹线路中直接镀出超过8微米厚的铜镀层(通常为12微米),接着再披覆上一层薄的金层、银层或铜保护剂,以防止铜镀层氧化。MID制程已广泛用于智能型手机、iPad或传输元件中的天线制造,主要能提供足够的电通量以利讯号的传输。然而,手机讯号的传输由原先的2G、3G,演进至现今的4G,天线在精准度上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其中对讯号影响颇深者,即为镀层的粗糙度,原因在于高频信号是行走在导电体的表面,当表面愈粗糙,又或具有突点时,将会产生噪声,导致通讯质量变差。为了达到低噪声的要求,Ra值需要低于0.35。
传统的无电镀铜镀层厚度不会超过3微米,且对于平整性通常没有过多的要求。然而,为了符合天线的需求,势必要在MID制程中以无电镀法制造高厚度的铜层,但传统无电镀铜镀液常有表面粗糙度过大(Ra值大于0.6)的问题,无法满足此一要求。再者,通过已发表有关无电镀铜的相关技术文献,多着重在于镀层的光泽性,而非平整性。但镀层的光泽性是指镀层结晶在微观上的光泽,平整性是指表面的粗糙度,二者的定义略有不同,因此依据现有的技术文献,依然无法获知何以无电镀铜镀的方式,制作出在厚度超过8微米后仍能具有高平整度的镀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电镀铜镀液,其能使化学镀铜层厚度在高厚度时具有较高的平整性。
本发明无电镀铜镀液,包含溶剂、铜离子、错合剂、还原剂,及整平剂组分。该整平剂组分包括第一整平剂。该第一整平剂选自聚亚胺、咪唑系季铵盐材料,或上述的组合。
铜离子是源自水溶性铜盐。前述水溶性铜盐选自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甲基磺酸铜,或上述任意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钧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钧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