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及其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6686.8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俊;赵玉垚;高逸群;袁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41/187 | 分类号: | H01L41/187;H01L41/39;C23C14/08;C23C14/18;C23C14/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取向 钛酸钡 薄膜 及其 低温 原位 制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材料开发和薄膜材料制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c轴高度取向钛酸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技术发展趋势下,铁电薄膜材料因具有良好的铁电、压电、热释电等特性,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和微电子机械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其中,简单立方钙钛矿型ABO3结构铁电材料因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以及优异的铁电及压电性能等特性,在电子工业和陶瓷工业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潜力。
钛酸钡(BaTiO3,简称BTO)是典型的钛矿型ABO3结构的铁电材料。作为钙钛矿型结构的重要特点:A、B位上的离子可以被不同电价以及半径的各类离子单独或者复合取代(其中A价态为+2或者+1价;B价态为+4或者+5价),使得材料的各项性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可调,进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目前BaTiO3的制备方法主要集中于溶胶-凝胶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磁控溅射法以及新型的微弧氧化法等,以下分别介绍各种制备方法。
一、溶胶-凝胶法制备BaTiO3:在单晶硅基片上用甩膜法制备出均匀致密的BaTiO3薄膜。为了保证薄膜的质量,对其在300℃-700℃进行了煅烧处理,经过煅烧处理后的薄膜,晶粒大小在50-70nm,薄膜比较致密均匀。
二、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BaTiO3:在单晶硅基片上制备一层钛酸锶缓冲层,并依次溅射钌酸锶底电极和BaTiO3薄膜,BaTiO3的制备温度为630℃,退火温度为680℃。制备的BaTiO3薄膜有明显的(002)择优取向,且有明显的电致电阻效应。在上述制备BaTiO3薄膜的过程中,所进行的退火以及热处理过程不能与CMOS工艺兼容,CMOS工艺要求处理温度应该低于450℃-500℃。
三、新型的微弧氧化方法:用微弧氧化直流电源,在钛板上制备出BaTiO3薄膜,在1kHz下,薄膜的介电常数为113,并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薄膜的粗糙度变小,表面变得更加平整。此制备过程中,电解液温度在60℃左右。但是微弧氧化法的成膜依赖于辉光放电,在局部区域温度较高,因此由此方法所制备的薄膜会有表面形貌差、粗糙度大等缺点。
四、脉冲激光沉积法: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法在GdScO3基片上制备了一微米厚的外延BaTiO3薄膜,制备温度在600℃-800℃,薄膜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
综合上述,上述制备BaTiO3薄膜的温度均为高温,工艺条件比较苛刻,因而如何在中温以及低温条件下制备高质量的BaTiO3薄膜的工艺亟待出现(本发明为磁控溅射法制备BaTiO3)。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电极、钛酸钡介电层以及顶电极;
其中,所述底电极为导电金属薄膜,厚度约为60~150nm;所述钛酸钡介电层厚度为100~3000nm;所述顶电极为金属薄膜点电极,其直径为20-500μ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电金属薄膜底电极为Pt/Ti薄膜底电极,其厚度约为100nm;和/或,所述钛酸钡介电层厚度为500nm;和/或,所述金属薄膜点电极采用金/铂/铜薄膜点电极,其直径为200或300或400或500μm。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该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电极、钛酸钡介电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采用晶格常数与钛酸钡c轴晶面匹配的钙钛矿氧化物缓冲层,其厚度约为150~250nm;优选的,所述钙钛矿氧化物缓冲层采用镍酸镧缓冲层,其厚度为200n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底电极设置于基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基体采用(100)取向的SiO2/Si衬底或Si单晶衬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c轴高度取向的钛酸钡薄膜在中低温下的原位制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导电金属靶材,在第一保护性气氛中于基体上沉积底电极层,所述底电极即为导电金属薄膜,其中,所述导电金属靶材的靶功率密度为3.3~8.7W/cm2,所述底电极总膜厚为60~1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未经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6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压电片结构
- 下一篇:InP阻变存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