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18597.8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韩鹏;葛胜迅;姚强;惠周朋;杜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赵景平,宋少华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用车驻车 性能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驻车制动系统是使已经停止行驶的汽车驻留在原地不动的一套装置,是所有汽车必须装备的一种制动系统,是保障汽车安全的必要装置。驻车制动系统必须保证汽车可靠地停驻在原地而不会自动滑行。因此,一种适用于驻车性能测试并易于操作、可靠性高的测试方法是不必可少的。
现有技术中对驻车制动性能测试主要为路试法,即在发动机空载状态下,驻车制动系统应能保证机动车在指定的坡度下保持驻车状态。
但是,此种方法受到指定的坡度角度的限制,在其它角度下则不适用,同时也不能测试操作装置为棘轮式驻车制动系统中每个棘齿所对应的驻坡度;此外,通过路试法进行驻车性能测试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温差、汽车配载前后轴菏分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试验数据的重复性较差,从而不具有数据可分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以实现对棘轮式驻车制动系统中的每个棘齿所对应的驻坡度进行测试,解决现有技术中驻车性能测试受坡度角度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控制操纵杆分别设置在第一棘齿至第k棘齿位置处,同时检测所述操纵杆在各个棘齿处所对应的标况角度;
步骤S200、控制所述操纵杆设置在棘轮的初始位置处,同时采集第一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第一压力信号和角位移传感器发送的角位移信号;
步骤S300、控制所述操纵杆分别设置在第一棘齿至第k棘齿位置处,同时检测所述操纵杆在各个棘齿处所对应的测试角度;
步骤S400、判断所述测试角度是否等于所述标况角度;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500;
步骤S500、采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第二压力信号;
步骤S600、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和所述第二压力信号计算等效坡度;
步骤S700、根据所述等效坡度判定驻车性能。
如上所述的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600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510、控制所述操纵杆设置在棘轮的初始位置处,同时采集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第三压力信号;
步骤S520、判断所述第三压力信号是否等于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00。
如上所述的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520中,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200。
如上所述的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400中,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10、重新控制所述操纵杆设置在待测试的棘齿位置处。
如上所述的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700具体包括:
分别计算每一棘齿所对应的满足要求的所述等效坡度的平均分布概率;
判断所述平均分布概率是否满足驻车性能要求。
如上所述的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步骤S20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0、采集第二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第四压力信号;
步骤S220、判断所述第四压力信号是否满足所述操纵杆的控制要求;
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0。
如上所述的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S220中,如果判断结果为否,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30、则判定汽车的驻车性能不合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乘用车驻车性能测试系统,其中,包括:
转毂试验台,所述转毂试验台上设置有与汽车车轮匹配的转动装置;
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转毂试验台上;
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汽车的操纵杆上;
主控模块,用于采集第一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第一压力信号、第二信号和角位移传感器发送的角位移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号和所述第二压力信号计算等效坡度;
所述主控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测试角度是否等于所述标况角度。
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操纵杆上。
如上所述的测试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第三压力信号是否等于所述第一压力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8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座椅颈部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姿态测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