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6450.5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红;田云德;彭忆强;伍志翔;刘全;周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0 | 分类号: | H02K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艳;崔建中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an 总线 电机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USB转CAN转换器连接到上位机,所述控制器与预充电电器、双开漏电开关、整流器、电源依次相连;所述预充电电路通过主接触器连接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到手动控制面板上的踏板电位器;控制器还连接到车用电机,所述车用电机连接到负载。本发明将车用电机、控制器、上位机和电池箱及各种零部件有机协调,集成一体,利用CAN总线对电机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测,有效模拟了电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的各种状态,大大提高了车用电机控制的可视化和便捷化程度,更具通用性,实时性和易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机就是其“发动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30万辆/2015年),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电动汽车的3大关键技术之一:电机控制技术也日渐从传统的端子控制模式转向总线控制模式,因此采用基于总线控制模式的电机控制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端子控制模式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导线互联来实现对电动机的正转、反转、启停和加减速等各种命令,从而达到控制目的。线路复杂、操作繁琐因而就不可避免,由于大量接线端子的使用,线路复杂且效率低下,其塑料绝缘材料和导电部件就直接关系到端子的质量,它们分别决定了端子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任何一个接线端子失效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并且无法到达可视化监视的目的,无法实时监测到电机和控制器的相关工作状态参数,一旦发生系统故障,检修困难。对整个控制系统来说,在操作控制,故障检修方面难免造成一定的困难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机控制系统,控制效率高,可靠性高,机构简单,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USB转CAN转换器连接到上位机,所述控制器与预充电电器、双开漏电开关、整流器、电源依次相连;所述预充电电路通过主接触器连接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到手动控制面板上的踏板电位器;控制器还连接到车用电机,所述车用电机连接到负载。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预充电电路由预充电电阻、二极管、预充电开关依次串联而成,通过导线一端与所述19针航空插头连接,一端与所述双开漏电开关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内置冷却风扇。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控制器连接有外置冷却风扇,所述外置冷却风扇通过开关连接到风扇电源。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风扇电源为12V,控制器的19针航空插头内导线与12V风扇电源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双开漏电开关还连接到电池箱。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控制系统外部包括机柜、车用电机、控制器、上位机、电池箱;所述机柜正面设有上位机显示屏,两侧面分别设有外置冷却风扇,手动控制面板设置在上位机显示屏的右下方;车用电机后侧面设有码盘,前侧面设有大链轮和链条装配在电机输出轴上;控制器上配有高压导线和19针航空插头,并通过导线分别和车用电机和码盘连接;上位机通过CAN通讯线和控制器连接,CAN通讯线上设有USB转CAN转接器,同时上位机内装有电机控制器;电池箱由两个48V锂电池串联而成,并通过导线和控制器连接,导线上还设有双开漏电开关。
根据上述方案,还包括底架:底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车用电机、变速器、上位机主机和电池箱固定在底架上。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12V风扇电源、USB转CAN转接器、预充电电路、主接触器都固定在所述矩形木板上。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手动控制面板上设有启动、制动、前进、后退四个按钮,一个预充电开关、踏板电位器和一个串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信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6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