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制剂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000947.8 申请日: 2016-11-14
公开(公告)号: CN108070535B 公开(公告)日: 2020-10-30
发明(设计)人: 孙明;聂相涛;张争名;彭东海;阮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23;A01P5/00;C12R1/07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张红兵
地址: 43007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大豆 孢囊 线虫 南方 苏云金 芽孢 杆菌 制剂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制剂与应用。分离得到一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HAN055,由该菌株制成的制剂WP‑HAN055对南方根结线虫和大豆孢囊线虫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所述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HAN055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560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制剂与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原线虫隶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oda),侧尾腺纲(Secernentea),且大部分属于垫刃目。主要的致病途径是幼虫从植物嫩根根尖侵入植物体内,病原在植物体内,掠夺植物营养,对植物造成营养缺失、物理损伤、化学致病和复合侵染等危害(Sharon et al.,2001)。一般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萎焉、畸形、色泽失常、早枯等,严重时整株枯萎而死。

植物病原线虫给农业、林业、园林等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已经超过了细菌和病毒病害,仅次于真菌病害。据Sasser等(1987)估计,由于植物病原线虫的严重危害,全世界农作物每年因此造成的平均损失为12%-2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因为植物病原线虫的危害,大约损失了12%的粮食和纤维作物;而花生、烟草、蔬菜和水果因植物病原线虫而造成的损失则达到20%。目前已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果树蔬菜等100多种植物都已发生了植物病原线虫病,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病原线虫病害是根结线虫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引起的,其中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能够侵染大多数的植物,对世界范围内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是植物病原线虫中危害最严重的(Sahebani et al.,2008)。据统计,因根结线虫病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占世界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的10%以上(Anastasiadis et al.,2008);由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引起的经济损失则达到了10%-80%,每年的经济损失超过6-8亿元,病害发生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绝收(黄云,2010)。

传统的农业措施防治,如控制种源、苗源,以防污染;轮作倒茬等方式无法达到根治的目标,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经济效益。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仍然是化学农药防治。最早使用防治农药主要是熏蒸剂,如:二溴氯丙烷等;之后逐渐被3%呋喃丹、5%涕灭威等高毒化学农药替代。但是高毒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线虫对农药抗性不断提高,常规化学农药的实际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而且由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严重,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生物农药以其高效、低毒甚至无毒、环境相容性好,对人畜安全、选择性强、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誉为“绿色农药”,成为二十一世纪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后期能够形成内生芽孢的细菌,自然界土壤中广泛的分布。在《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归为第二类、第十八群,属于形成于内生芽孢的杆菌和球菌部,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的一个种(关雄1997)。

苏云金芽孢杆菌区别于蜡状芽孢杆菌和炭疽芽孢杆菌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芽孢形成的同时,会在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形成一种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ICPs),是一种碱性蛋白。这种杀虫晶体蛋白由一个或多个多肽组成,其晶体的形状、大小因菌株的不同而异,形状有菱形、圆形、方形、米粒型或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等。杀虫晶体蛋白对敏感昆虫有特异性的毒杀作用,如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由于其作用的专一性,只对特异的靶标生物具有生物活性,而不会对人、畜等的健康造成危害,因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Carlberg et al 199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09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