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进行人眼追踪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及人眼追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7348.0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1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茂;臧珊珊;刘燕君;陈昳丽;朱艳春;陈鸣闽;谢耀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耿慧敏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进行 追踪 头戴式 可视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人眼追踪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及人眼追踪方法,其中,头戴式可视设备包括:虚拟现实头盔(10),用于容纳头戴式可视设备;光源(20),设置于所述虚拟现实头盔(10)内,用于照射人眼眼球;微型摄像机(30),设置于所述虚拟现实头盔(10)内,用于采集人眼的眼球图像信息,以便服务器根据所述眼球图像信息确定人眼瞳孔的方位信息。本发明提供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可以实时确定用户的观看方位,不增加头戴式可视设备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可视设备,具体来说就是一种能够进行人眼追踪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及人眼追踪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大量涌现,例如,联想眼镜、谷歌眼镜、虚拟现实(VR)游戏眼镜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及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头戴式显示器(HMD,也称为头戴式可视设备)是把二维图像直接反射到观看者的眼睛里,具体就是通过一组光学系统(主要是精密光学透镜)放大超微显示屏上的图像,将影像投射于视网膜上,进而将大屏幕图像呈现在观看者眼中,形象点说就是拿放大镜看物体呈现出放大的虚拟物体图像。图像可以直接通过发光二极管(LED)、主动式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液晶附硅(LCOS)获得,也可以通过光纤等传导方式间接获得。显示系统通过准直透镜成像在无穷远处,然后通过反射面把图像反射进人的眼睛里。头戴式可视设备由于其具有便携性、娱乐性等特点,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现代生活。
然而,现有头戴式可视设备无法与用户进行主动交互,即佩戴用户主动去操作头戴式可视设备,而头戴式可视设备无法主动去感知用户的关注点及用户的心情,因此,人们想到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去主动感知用户的关注点及用户的心情。但是,如何在头戴式可视设备中使用眼动追踪技术实现对人眼信息实时跟踪获取人眼在空间中的凝视点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在头戴式可视设备的设计方面,头戴式可视设备的重量被看作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虽然现有眼动追踪仪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产品,但在头戴式可视设备中直接嵌入眼动追踪仪无疑会增加虚拟现实头盔的重量,降低客户体验。
因此,如何在不增加头戴式可视设备重量的基础上,让头戴式可视设备具有眼动追踪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人眼追踪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及人眼追踪方法,解决了现有头戴式可视设备无法追踪人眼观看方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人眼追踪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包括:虚拟现实头盔,用于容纳头戴式可视设备;光源,设置于所述虚拟现实头盔内,用于照射人眼眼球;微型摄像机,设置于所述虚拟现实头盔上,用于采集人眼的眼球图像信息,以便服务器根据所述眼球图像信息确定人眼瞳孔的方位信息。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头戴式可视设备的人眼追踪方法,包括:利用LED光源照射人眼眼球;利用微型摄像机采集人眼的眼球图像信息;利用空间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眼球图像信息确定人眼瞳孔的方位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能够进行人眼追踪的头戴式可视设备及人眼追踪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头戴式可视设备中嵌入微型摄像机及LED光源,并在虚拟场景中设置多个参考点,利用三维矩阵构建微型摄像机、参考点以及人眼眼球之间的空间映射关系;再利用微型摄像机拍摄眼球图像信息,根据空间映射关系对获取的眼球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可实时获取瞳孔聚焦区域,从而确定用户的观看方位,不增加头戴式可视设备的重量,而且不会泄露用户周围的环境信息,提高用户体验度。
应了解的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仅为示例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能限制本发明所欲主张的范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73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样保温运输箱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模块化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