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6590.6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6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军;刘宝谨;刘增;武腾;王施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H02J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网 逆变器 功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方法及装置,该并网逆变器功率解耦方法包含:步骤1:根据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v和输出电流i获得所述逆变器的电压幅值控制指令E*及电压相位控制指令θ*;步骤2:根据电网电压幅值、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以及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获取幅值前馈量及相位前馈量;步骤3:根据逆变器的电压幅值控制指令和幅值前馈量获得参考电压幅值,根据逆变器的电压相位控制指令和相位前馈量获得参考电压相位;步骤4:利用参考电压幅值及参考电压相位调节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输出功率的解耦方法及解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新能源发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而并网逆变器是新能源发电系统向电网输送电能的必不可少的接口设备,并网逆变器的性能将会对发电系统以及电网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网逆变器输出功率的波动会造成能源利用效率的降低,严重者可能引起电网震荡甚至瘫痪。
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并网逆变器可以分为电流控制型和电压控制型两种。传统的并网逆变器大多采用电流控制模式,因为该控制模式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等优点,但是电流控制型并网逆变器不能运行在孤岛模式下。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发电以及微电网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求并网逆变器能够具备孤岛运行能力,以便在大电网出项故障时能够脱离电网独立运行,保证本地重要负载的供电不受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具备孤岛运行能力的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获得了极大的应用。除此之外,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还具有孤岛与并网切换平滑、可以向弱电网提供电压支撑以及不依赖锁相环等优点,所以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请参照图1,图1举例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采集逆变器交流测输出的电压v、电流i和电感电流iL,其中电压v和电流i用来计算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并进一步通过功率控制算法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的参考值(E*和θ*),电感电流iL和电压v作为电压电流调节器的反馈信号对该参考值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信号提供给PWM调制器(脉宽调制器),进而控制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然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电流控制型还是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都存在输出功率的耦合问题,即不能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完全独立控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针对电流控制型,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解耦方法,如电感电流前馈法、矢量PI控制器等。但是因为控制机理的差异,这些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到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中。
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了解决因线路传输阻抗不是纯感性导致的功率耦合问题,如虚拟阻抗、虚拟功率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认为是对小信号模型的解耦,但是不能解决电路固有拓扑决定的大信号耦合问题。因此当有功功率或者无功功率其中一个的指令值发生改变时,另一个也会因为耦合而使输出功率发生波动。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就缺少有效的解耦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控制型并网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方法,从而可以对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进行独立的解耦控制。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前馈量的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所述逆变器用于电性连接于电网,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电网电压、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位差δ,利用以下公式获取幅值前馈量Eff及相位前馈量δf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65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调峰需求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子节能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