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观非均匀成份及结构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930402.0 申请日: 2016-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6498256B 公开(公告)日: 2017-12-19
发明(设计)人: 黄新;梅华;孙亚丽;唐楷;罗军;刘志;豆雨辰;薛林;曹万里;张发兴;余祖孝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理工学院;自贡科瑞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22C29/08 分类号: C22C29/08;C22C1/05
代理公司: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代理人: 孔玲珑
地址: 643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观 均匀 成份 结构 硬质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观非均匀成份及结构的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WC—Co基硬质合金材料,WC相是弥散分布在Co相中,其金相组织均匀、机械性能一致,同时,W和C在Co相中有一定溶解度,且并非按照1:1的原子比固溶进入Co相,而是符合[W]*[C]=L,L是溶度积,也就是说Co相中如果溶解的碳含量高,则溶解的钨含量将少。WC在钴相中固溶度受合金初始碳含量影响,对正常合金而言,粘结相中W含量随合金碳含量的降低而升高,反之亦然。随着粘结相中W含量的增加,粘结相内部发生畸变,点阵参数发生变化,RalphK.等研究的硬质合金中Co相点阵参数随其含W量变化的关系见表1.

表1.硬质合金粘结相点阵参数随W含量变化关系

从表1中可以清楚看见,随着Co相中W含量的变化,Co相点阵参数发生相应变化,Co相的物理性能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硬质合金γ相+WC相的两相区,通常会细分出高、中、低碳区,即使这个两相区很窄,生产中也会通过磁饱和等数据的控制来严格进行生产控制。魏维新等详细研究了硬质合金在高低碳界不同的物理性能,硬质合金在两相区的物理性能情况见表2,合金物理性能的变化主要是Co相中溶解的W、C含量不同引起的。

表2.合金磁性能与合金相区的关系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低碳界(渗碳界),硬质合金的抗弯强度差,而抗压强度高。这样,对于顶锤这样的在高压力情况使用的产品,需要将合金碳量控制在低碳界。而对于耐冲击产品,就应该控制在高碳区,因为在高碳区,硬质合金有更好的抗弯强度。但是,表2总结中是没有考虑到合金的化学性能,比如,抗酸碱性能,据报道,传统WC-Co硬质合金具有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研究表明,除盐酸、硫酸、硝酸等强酸性介质外,硬质合金在醋酸这样的弱酸性介质中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蚀。根据Kubota等人的研究表明,硬质合金Co粘结相中,如果溶解W含量越高,硬质合金将有更强的耐酸碱腐蚀能力,也就是说将硬质合金控制在低碳界,合金将会获得更高的耐酸碱腐蚀性能。

传统硬质合金的生产是典型的粉末冶金流程:原料WC和Co粉末→湿磨干燥→加成形剂(掺胶)→压制成形→真空脱胶(蜡)→真空烧结→后加工→成品。在这种生产流程中,WC粉末选择的是单一碳量的粉末,这样,在随后系列控碳调整过程中,合金要么控制在低碳界,要么控制在高碳界,也可以控制在中间,以取得需要的合金性能,如表2中显示的情况。但是,传统硬质合金的生产方法制约了合金的综合性能的优化,比如,对于耐冲击产品,就应该控制在高碳区,因为在高碳区,硬质合金有更好的抗弯强度,但是,控制在高碳界,Co相中溶解的W相对较少,合金抵抗酸碱腐蚀能力大大下降,而通常在抗冲击的钻探现场,泥浆是有一定腐蚀性能的,传统硬质合金制备方法存在一定的控制性能局限性。为解决这种局限性,Ralph K.等人在美国专利《非均匀Co基硬质合金》(专利号US3660050),和专利《通过混合不同碳量粉末获得非均性合金》(专利号US351280)中介绍了一种非均匀硬质合金的概念和制备方法,采取的是采用不同碳含量的WC进行配碳。其实施例中公开了采用低碳WC(碳含量6.07wt%,游离碳0.09%,含氧量0.36%)和高碳WC(碳含量6.19wt%,游离碳0.12%,含氧量0.43%)两种WC,再加上12.4wt%含量的金属Co粉制备了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局部微观区域测量Co相中的W含量,分别有典型区域有平均W含量20.0%,平均W含量10%和平均W含量3%的区域。这种合金同时具备传统合金在高碳界和在低碳界的综合性能,具体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不同W含量典型区域的比例进行调整,以获得不同的性能组合。专利的根本方法是采用不同碳量的WC粉末进行复配。另外,Dong M.和Chay Wilmington等采用将粉末轻微氧化的方法也获得了成分非均匀硬质合金,见美国专利《通过轻微氧化获得非均匀性合金》(专利号US3525611),这种方法和Ralph K.等人的方法比较,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只不过通过轻微氧化,使得粉体局部碳量不均匀,而轻微氧化方法显然不是很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以上专利通过不同碳含量的复配(或者轻微氧化),实现了合金的非均匀化,从而获得性能的组合。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只能实现成分的微观非均匀化,确不能实现合金结构上的非均匀化。调配合金性能仍然有限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自贡科瑞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自贡科瑞德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30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