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电池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3054.0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3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白瑞平;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瑞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舱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小型电动车电池舱结构:1、布置在前机舱内2、布置在车身后部。3、布置到车身外部,与车身通过螺栓连接。现有技术中电池舱结构有以下的缺陷:1、前舱内结构强度较差,在此处布置电池,在碰撞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2、布置在车身后部时,电池舱结构重量较大,多余的重复结构使其质量增大,制造成本高。3、布置在车外与车身通过螺栓连接,此类结构复杂,增加车身重量,无法满足轻量化车身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池舱结构,这种结构简化了电池舱结构,通过电池舱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整车的强度和刚度,大大提高了车架后碰的安全性;可在碰撞中有效地保护电池,并扩大了驾驶室空间。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电池舱结构包括左/右斜拉梁、车架左/右纵梁、车架前段后横梁、左/右电池舱立柱、车架后段前横梁、电池舱后挡装置,其特征在于,车架左/右纵梁分别通过左/右边横梁连接有左/右边梁,左/右斜拉梁下端分别与左/右边横梁连接,车架后段前横梁两端连接有行李舱左/右纵梁,左/右斜拉梁上端分别与行李舱左/右纵梁连接;左/右电池舱立柱上端分别与车架后段前横梁连接,左/右电池舱立柱下端分别与车架前段后横梁连接,车架前段后横梁连接于车架左/右纵梁末端;左/右斜拉梁、车架左/右纵梁与左/右电池舱立柱分别形成两个空间三角形结构;电池舱后挡装置设置在左/右电池舱立柱、车架后段前横梁、车架前段后横梁形成的框架内。
优选的,左/右斜拉梁与左/右边横梁连接点靠近车架左/右纵梁与左/右边横梁的连接点。
优选的,左/右斜拉梁与左/右边横梁连接采用焊接、铆接。
优选的,左/右斜拉梁分别与行李舱左/右纵梁焊接。
优选的,左/右斜拉梁的横截面为“π”型,开口向下,行李舱左/右纵梁的横截面为“π”型,开口向上。
优选的,电池舱后挡装置为挡板或K型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电池舱总成部分由车架纵梁、电池舱立柱和车架后段斜拉梁共同形成稳定的空间三角形结构,不但可以增强整个车架的抗弯曲能力,在后碰过程中可有效的把冲击力传导到纵梁上,从而减轻车身受损程度,减小车身的变形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车内成员的安全。
2、本技术方案的电池舱布置在车架前段与后段的连接处,此处为车身强度与刚度最大的地方,可有效的保证电池的安全,防止电池在碰撞过程中发生危险。
3、本技术方案的左/右斜拉梁下端分别与左/右边横梁连接,利用电池舱形成稳定的空间三角形结构来强化后悬架的安装强度,保证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提高了车身抗扭转和抗弯曲水平,同时发生后碰时,由于车身后部强度和刚度增加,可以有效的吸收后碰能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舱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舱“K型空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动车电池舱“空间三角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4所示,电池舱结构包括左/右斜拉梁9/3、车架左/右纵梁12/4、车架前段后横梁6、左/右电池舱立柱13/5、车架后段前横梁7、电池舱后挡装置8,其特征在于,车架左/右纵梁12/4分别通过左/右边横梁10/2连接有左/右边梁11/1,左/右斜拉梁9/3下端分别与左/右边横梁10/2连接,左/右斜拉梁9/3与左/右边横梁10/2连接点靠近车架左/右纵梁12/4与左/右边横梁10/2的连接点,车架后段前横梁7两端连接有行李舱左/右纵梁15/14,左/右斜拉梁9/3上端分别与行李舱左/右纵梁15/14连接;左/右电池舱立柱13/5上端分别与车架后段前横梁7连接,左/右电池舱立柱13/5下端分别与车架前段后横梁6连接,车架前段后横梁6连接于车架左/右纵梁12/4末端;左/右斜拉梁9/3、车架左/右纵梁12/4与左/右电池舱立柱13/5分别形成两个空间三角形结构;电池舱后挡装置8设置在左/右电池舱立柱13/5、车架后段前横梁7、车架前段后横梁6形成的框架内。两个空间三角形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车架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增强其抗弯曲及扭转性能。
如图2所示,左/右斜拉梁9/3分别与行李舱左/右纵梁12/4焊接;左/右斜拉梁9/3的横截面为“π”型,开口向下,行李舱左/右纵梁12/4的横截面为“π”型,开口向上。
如图3所示,电池舱后挡装置8为挡板或K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瑞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瑞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3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轴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