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纸层析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73048.6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543;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析 化学 发光 检测 方法 | ||
1.一种纸层析化学发光检测组合套装,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合套装含有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微粒、固相膜、化学发光反应物、离心装置以及发光检测器,其中所述的化学发光反应物包括化学发光酶、化学发光物质、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和起动发光试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微粒为能够直接和/或通过化学交联方式与蛋白质和/或所述化学发光反应物形成非特异性结合并维持稳定的颗粒;所述固相膜为具有与蛋白质非特异性结合特性的膜质物质;所述离心装置为能够离心驱动液相在所述固相膜上层析流动的结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为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抗原、抗体、亲和素、生物素及其类似物中的至少一种。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组合套装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为如下(A)-(F)中任一种:
(A)包括如下步骤:
1)用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和所述化学发光酶同时标记所述微粒;
2)用含有待检物的样本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反应,所述待检物通过与位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上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进而形成“化学发光酶-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复合物,即复合物1;
3)在所述固相膜上包被能够通过与位于复合物1上的待检物形成特异性结合的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
4)用含有所述复合物1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的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化学发光酶-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复合物,即复合物2,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5)采用离心层析法,用清洗液清洗所述固相膜上未结合的所述复合物1及残留的所述化学发光酶;
6)将清洗后的所述固相膜置于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液内反应,并用所述发光检测器检测被间接固定到所述固相膜上的所述化学发光酶催化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产生的发光值,以检测所述待检物的含量;
(B)包括如下步骤:
1)用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标记所述微粒;
2)用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化学发光酶-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即化学发光酶标记物;
3)用含有待检物的样本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反应,所述待检物通过与位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上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进而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复合物,即复合物3;
4)在所述固相膜上包被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
5)用含有所述复合物3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的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复合物,即复合物4,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6)用含有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物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被捕获在所述固相膜上的复合物4,通过与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形成“化学发光酶标记物-复合物4”复合物,即复合物5,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6)采用离心层析法,用清洗液清洗所述固相膜上未结合的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物及残留的所述化学发光酶;
7)将清洗后的所述固相膜置于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液内反应,并用所述发光检测器检测被间接固定到所述固相膜上的所述化学发光酶催化所述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产生的发光值,以检测所述待检物的含量;
(C)包括如下步骤:
1)用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和所述化学发光酶同时标记所述微粒;
2)用含有待检物的样本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反应,所述待检物通过与位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上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所述待检物通过与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进而形成“化学发光酶-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复合物,即所述复合物1;
3)用中间物质A标记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
4)在所述固相膜上包被能够与所述中间物质A形成特异性结合的中间物质B;
5)用含有所述复合物1的液相与所述中间物质A标记的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进行反应,形成“化学发光酶-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中间物质A”复合物,即复合物6;
6)用含有所述复合物6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的所述中间物质B,形成“化学发光酶-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中间物质A-中间物质B”复合物,即复合物7,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7)采用离心层析法,用清洗液清洗所述固相膜上未结合的所述复合物6及残留的所述化学发光酶;
8)将清洗后的所述固相膜置于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液内反应,并用所述发光检测器检测被间接固定到所述固相膜上的所述化学发光酶催化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产生的发光值,以检测所述待检物的含量;
(D)包括如下步骤:
1)用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标记所述微粒;
2)用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化学发光酶-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即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物;
3)用含有待检物的样本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反应,所述待检物通过与位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上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进而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复合物,即所述复合物3;
4)用所述中间物质A标记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
5)在所述固相膜上包被能够与所述中间物质A形成特异性结合的所述中间物质B;
6)用含有所述复合物3的液相与所述中间物质A标记的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反应,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中间物质A”复合物,即复合物8;
7)用含有所述复合物8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的所述中间物质B,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中间物质A-中间物质B”复合物,即复合物9,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8)用含有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物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被捕获在所述固相膜上的复合物9,通过与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形成“化学发光酶-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复合物9”复合物,即复合物10,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9)采用离心层析法,用清洗液清洗所述固相膜上未结合的所述化学发光酶标记物及残留的所述化学发光酶;
10)将清洗后的所述固相膜置于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液内反应,并用所述发光检测器检测被间接固定到所述固相膜上的化学发光酶催化所述化学发光酶反应底物产生的发光值,以检测所述待检物的含量;
(E)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和所述化学发光物质标记连接到所述微粒上;
2)用含有待检物的样本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反应,所述待检物通过与位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上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进而形成“化学发光物质-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复合物,即复合物11;
3)在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
4)用含有所述复合物11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的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化学发光物质-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复合物,即复合物12,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5)采用离心层析法,用清洗液清洗所述固相膜上未结合的所述复合物11及残留的所述化学发光物质;
6)将清洗后的所述固相膜置于所述起动发光试剂溶液内反应,并用所述发光检测器检测被间接固定到所述固相膜上的所述化学发光物质分解产生的发光值,以检测所述待检物的含量;
(F)包括如下步骤:
1)用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标记所述微粒;
2)用所述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化学发光物质-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即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物;
3)用含有待检物的样本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反应,所述待检物通过与位于所述标记后的微粒上的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进而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复合物,即所述复合物3;
4)在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
5)用含有所述复合物3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所述固相膜上包被的所述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形成“微粒-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待检物-第二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复合物,即所述复合物4,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6)用含有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物的液相通过层析流经被捕获在所述固相膜上的所述复合物4,通过与所述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结合,形成“化学发光物质-待检物特异性结合物的特异性结合物-复合物4”复合物,即复合物13,并被捕获固定在所述固相膜上;
6)采用离心层析法,用清洗液清洗所述固相膜上未结合的所述化学发光物质标记物及残留的所述化学发光物质;
7)将清洗后的所述固相膜置于所述起动发光试剂内反应,并用所述发光检测器检测被间接固定到所述固相膜上的化学发光物质分解产生的发光值,以检测所述待检物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30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