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1760.8 | 申请日: | 201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芳;程莉;赵永锋;凌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张骥 |
地址: | 20024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进 临界 转子 锻件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ST‑FB2钢制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的热处理方法,用于对COST‑FB2钢制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进行晶粒细化热处理,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奥氏体化处理;第二步,炉冷至平衡转变温度进行等温处理;第三步,限速炉冷至出炉。本发明使锻件锻造后直接进炉进行高温奥氏体化处理,充分利用锻件锻后余热,加热时间短,奥氏体化效果好,能够使锻件内外组织均匀。发明经过平衡温度等温转变处理后,可获得珠光体型平衡转变组织,细化晶粒度,切断原始粗大组织遗传。随后限速炉冷,可避免转子锻件过大内应力而产生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件的热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COST-FB2钢制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成熟先进的发电技术,具有显著的高效、节能和环保优势,当今发达国家都竞相采用和发展该项新技术。中国清洁煤发电技术亦以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为主要方向,同时发展该技术也是解决电力短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最现实和有效的途径。COST-FB2钢制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即用于625℃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COST-FB2钢属于9wt%~10wt%Cr铁素体系耐热钢,具有合金元素种类多、合金含量高及淬透性好特点。但是,由该钢种制成的大锻件组织遗传严重,需对锻造后转子锻件进行晶粒细化热处理以满足锻件检测及使用要求。
现有的晶粒细化热处理工艺方法有:(1)临界区快速加热,得到球状奥氏体;(2)多次奥氏体化再结晶正火处理。但是,由COST-FB2钢锻制的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截面大、吨位大,热处理过程中需控制其加热及冷却速度,以避免热处理过程中内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纹,因此无法通过现有的临界区快速加热来控制锻件的晶粒大小。
此外,COST-FB2钢转子锻件组织遗传严重,采用现有的多次奥氏体化再结晶正火处理,一方面正火处理后会遗传原始粗大组织,无法有效细化晶粒;另一方面,正火冷却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组织及热应力叠加,容易引起锻件开裂。因此,上述两种传统热处理工艺方法无法满足COST-FB2钢锻件晶粒细化热处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COST-FB2钢制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的热处理方法,它可以使转子锻件在不易开裂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晶粒细化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COST-FB2钢制先进超超临界转子锻件的热处理方法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奥氏体化处理;
将锻造完工的锻件直接置入温度为850±10℃的待料炉,以≤30℃/h速度升温至1070~1100℃进行均热保温处理,实现高温奥氏体化处理;均热保温处理的保温时间为1.5~2.0h/100mm。
第二步,炉冷至平衡转变温度进行等温处理;
转子锻件炉冷至700~780℃平衡转变温度进行等温组织转变,保温时间至少为300h;
第三步,限速炉冷至出炉;
等温组织转变结束后,以≤8℃/h限速炉冷至≤200℃出炉,完成晶粒细化热处理。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使锻件锻造后直接进炉进行高温奥氏体化处理,充分利用锻件锻后余热,加热时间短,奥氏体化效果好,能够使锻件内外组织均匀。发明经过平衡温度等温转变处理后,可获得珠光体型平衡转变组织,细化晶粒度,切断原始粗大组织遗传。随后限速炉冷,可避免转子锻件过大内应力而产生开裂。
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少,能够满足工件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17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