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58064.0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3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程景才;张春侠;程志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26 | 分类号: | A61K31/26;A61K31/655;A61K31/5375;A61K31/277;A61K31/695;A61K45/06;A61P1/16;A61P3/06;A23L3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黄丽珍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氰酸 化合物 预防 治疗 胆红素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上胆红素的检验主要用于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的诊断。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即高胆红素血症。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疸、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当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肝细胞发生病变、肝细胞肿胀、肝内的胆管受压或排泄胆汁受阻都会使得血中的胆红素升高。由于胆红素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常常预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这样就会使得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进而发生溶血性黄疸。同时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
由于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当病因消除后,高胆红素血症才能减轻或消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胆功能逐步减弱。常常这种减弱并没有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临床上仅仅表现为胆红素的偏高。这样的中老年人为数不少,这提示肝胆与年龄相关的功能性衰退。对于这部分人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方法。
因此,开发预防和/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和/或功能食品,对于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和/或功能食品。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如式(I I)所示的衍生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组合物或制剂,所述组合物或制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A-NCS(I)
式(I)中:
NCS为异硫氰酸酯基;
A为-XR1或-CR2R3R4;其中,X为-(CH2)n-,n为0-6的整数;
R1为甲基、叔丁基、异丙基、甲硫基、甲氧基、烯丙基、甲代烯丙基、环己基、甲基亚硫酰基、萘基、甲基环己基、吗啉基、二乙基氨基、苯甲酰基、乙氧基羰基、叔辛基、氯原子、三甲基硅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
所述的“取代”指基团中一个或多个H被选自下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甲基、溴甲基、乙基、甲氧基、硝基、叠氮基、三氟甲基、二氟甲氧基、甲硫基、氰基、三氟甲氧基、三氟甲硫基、叔丁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
R2、R3、R4各自独立地为H、苯基或C1-3烷基;
式(II)中:
A如式(I)中所定义;
R5为氢或通过硫原子与的碳原子连接的衍生自以下化合物的基团: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半胱氨酸(C1-6烷基)酯、半胱氨酰氨基酸和半胱氨酰氨基酸(C1-6烷基)酯。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氨基酸选自:甘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或蛋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杰西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58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