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推进的尾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646.0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杜鹏飞;魏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3B1/08 | 分类号: | B63B1/08;B63H5/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lng 运输船 双全 回转 拉式桨 推进 尾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推进的尾部结构,属于 小型LNG运输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型LNG运输船通常用于大型LNG接收站至中小型LNG接收站之间的二 级转运,这种转运的特征是航程较短,海上航行时间短;相比于大型LNG运 输船进出港更加频繁,所以小型LNG船的操纵性能对其工作效率有着至关重 要的影响。影响操作性能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小型LNG运输船的推进方 式,尾部线型与推进方式是相互匹配的,特定的推进方式必须要有特定的 尾部线型与之匹配。
现有小型LNG船主要的推进方式是单桨轴系推进,尾部线型是单桨采用 尾封板的敞水尾,操纵性方面主要依靠尾部的舵。这种尾部线型操纵性一 般,航速越低,舵效越差,操纵性能也就越差。进出港时船舶航速很低, 单桨LNG运输船操纵性较差,进出港效率较低,主要依靠拖船辅助。
现有的小型LNG运输船尾部线型未能考虑船舶操纵性能这一重要的因 素,具体来说:单桨轴系推进的小型LNG运输船操纵性能主要依靠螺旋桨后 的舵,在低航速下舵效是非常低的,在0航速下就没有舵效了。但是小型LNG 运输船通常航程较短,进出港比较频繁,操纵性能非常重要。进出港航速 都比较低,所以通常小型LNG运输船进出港需要依赖拖船。这样不但增加了 拖船的费用,还影响了进出港的效率,造成了成本增加,经济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小型LNG船主要的推进方式是单桨 轴系推进,尾部线型是单桨采用尾封板的敞水尾,操纵性方面主要依靠尾 部的舵。这种尾部线型操纵性一般,航速越低,舵效越差,操纵性能也就 越差。进出港时船舶航速很低,单桨LNG运输船操纵性极差,进出港效率较 低,主要依靠拖船辅助,这样不但增加了拖船的费用,还影响了进出港的 效率,造成了成本增加,经济性下降;而小型LNG运输船通常航程较短,进 出港比较频繁,操纵性能非常重要。因此,小型LNG船的操纵性问题已经成 为本领域的一大困扰,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推进的尾部结构,所述尾部结构 的线型为纵流型尾部线型;船艉处设有一体式分水踵,所述一体式分水踵 两侧各自固定设置拉式螺旋桨,所述拉式螺旋桨在水平面内360°全回转操 控;所述尾部线型在拉式螺旋桨安装处呈水平线型结构;所述拉式螺旋桨 在水平方向呈向外2°安装;在纵向方向呈向下1°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分水踵还设有侧向推进器,进一步加强转向操 控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种小型LNG运输船是用于大型LNG接收站至中小型LNG 接收站之间的二级转运的船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对于航程短,进出港频繁的小型LNG船而言,大大降低了操控难度, 操纵性能优秀,避免使用拖船,进出港效率大幅提高;
2)解决了小型LNG船长期以来,操控性短板的技术难题,消除了困扰, 是小型LNG船设计领域一大创新突破。
3)克服了小型LNG船只能采用单桨轴系推进,尾部线型采用尾封板的 敞水尾的技术偏见。
4)尾部线型采用了纵流型线型设计,在推进器的前方预留了充分的来 流空间,提高了拉式桨的推进效率。
5)船中设计了一体式分水踵,保证了航向稳定性,避免了左右桨流场 之间的相互干扰。
6)尾部线型在全回转推进器的安装部位采用了水平式的线型设计,便 于推进器的安装。
7)全回转推进器在水平方向呈向外2°角度安装,全回转推进器在纵 向呈向下1°角度安装,适合了小型LNG船尾部线型的流场,提高了拉式桨 的推进效率。
8)未明显增加成本,综合经济性高,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推进的尾部线型侧视图。
图2是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推进的尾部线型横剖视图。
图3是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的水平视图。
图4是小型LNG运输船双全回转拉式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浒苔打捞船及自动打捞浒苔方法
- 下一篇:电动滑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