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阻挡放电制备四氧化三锰/氮化碳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1982.2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吕弋;李理;宋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5/02 | 分类号: | C01G45/02;C01B21/0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阻挡 放电 制备 mn sub 复合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制备四氧化三锰/氮化碳(Mn3O4/C3N4)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又叫无声放电,是一种典型的非平衡态交流气放电。在两个放电电极之间充满某种工作气体,并将其中一个或两个电极用绝缘介质覆盖(也可以将介质直接悬挂在放电空间或者采用颗粒状的介质填充其中),当两电极间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时,电极间的气体会被击穿而产生放电,即产生了介质阻挡放电。
由于DBD在产生的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准分子,如OH、O、NO等,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很容易和其它原子、分子或者其它自由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稳定的原子或者分子,因而利用这些自由基的特性来处理VOCs,在环保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此外,利用DBD可制成准分子辐射光源,它们能发射窄带辐射,其波长覆盖红外、紫外和可见光等光谱区域,且不产生辐射自吸收,它是一种高效率、高强度的单色光源。在DBD电极结构中,采用管线式的电极结构还可制成臭氧发生器。因此,DBD技术在这些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DBD的运用一方面在于辅助增强催化发光,如那娜课题组报道的(Anal.Chem.2012,84,4830-4836)、(Nanoscale,2014,6,3069–3072),利用DBD辅助放电增强了碳氢化合物和CO的催化发光信号;另一方面在于辅助合成材料,如高峰课题组曾报道过(Nanoscale,2013,5,2999–3005),利用DBD脱氧使GO变成rGO;周全课题组也报道过(Nanoscale,2014,6,2286–2291),利用DBD氢气氛围把β-FeOOH/GO转化为Fe3O4/rGO。但是至今为止,大部分应用DBD进行材料合成的应用研究还是基本局限于利用H2、N2作为工作气体来合成复合材料,而利用DBD在空气中放电来合成氮化碳的复合物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本发明利用DBD制备的Mn3O4/C3N4复合材料,具有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的、温和的制备Mn3O4/C3N4复合物的新方法,简化了Mn3O4合成需水热高温高压的过程。
本发明提供合成Mn3O4/C3N4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氮化碳前躯体的制备:将三聚氰胺经过研磨后转入坩埚,然后在马弗炉内高温煅烧3小时,得到黄色粉末氮化碳(C3N4)。
(2)配置含Mn2+和C3N4水混合溶液:将MnCl2·4H2O和C3N4加在干燥的烧杯内,加水溶解,搅拌1h后,超声30min。
(3)DBD放电:将混合溶液干燥,得到的固体放入缠绕了铜丝的石英管中,在通入总流速为0.2L.min-1的气体中进行放电。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特征是放电过程中由空气产生氧化氛围,该方法为绿色制备,可以用于其它变价金属复合物的制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Mn3O4/C3N4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19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