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油用氟硅抗泡剂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1793.5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奇;孙百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惠发天合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385 | 分类号: | C08G77/385;C08G77/24;C08G77/12;C08G77/16;C08G77/08;C08G77/06;C10M155/02;C10N30/18;C10N40/25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1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 机油 用氟硅抗泡剂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油用氟硅抗泡剂的合成方法,特别是用于美国石油工程学会制 订的APISJ级别以上发动机油、由国际润滑油标准化和认可委员会制定ILSACGF-4以上规 格发动机油用氟硅抗泡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抗泡剂主要有非硅类、有机硅类和氟硅类三种类别。非硅类包含酯类和聚醚类, 有机硅类由二甲基硅油构成,氟硅类由含氟单体同有机硅材料构成,广泛应用众多领域。
对于润滑油用抗泡剂也由上述三类构成,发动机油用抗泡剂主要有有机硅类,例如市 售的二甲基硅油国产牌号T901,国外牌号PMX200,但应用于发动机油的氟硅抗泡剂很少有 专门报道。
适用于氟硅抗泡剂的含氟单体见于专利US.5454979、US.8304571、US.5635579和 US.4329528。US.5454979中介绍了具有分子结构式为F(CF2)bC2H4Si(OR)3同二氧化硅组合的 抗泡剂,可用于液体和有机溶剂,因含有二氧化硅不能用于润滑油。US.5635579公布了一种 共聚氟硅油的聚合方法,使用硅醇钾、醇钾为催化剂和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聚合体(三聚体) 为含氟原料共聚获得的产物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在耐高温脱膜效果。US.8304571公布了为全氟 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在有机溶剂中达到很好的消泡作用。US.4329528公布了含有20%-70%三氟 丙基环三硅氧烷共聚物,含有机烃类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其闪点较低挥发份大无法满足发 动机油的要求而只能用于原油抗泡剂。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及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对汽车行业的 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燃油经济性的要求使发动机以减少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同 时对发动机油分散清净性、抗氧化抗腐蚀抗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由国际润滑油标准 化和认可委员会制定ILSACGF-4系列规格,其中ILSACGF-4以上规格要求150℃的高温泡 沫特性,标准规定150℃泡沫倾向不大于100mL消泡时间不大于60s为合格。环保和燃油经 济性是对发动机油规格标准升级换代的主要推动力,因此由于发动机油标准的提高对发动机 油用抗泡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发动机油用的主要是有机硅抗泡剂和酯类抗泡剂已无 法满足已实施的ILSACGF-5和即将实施的ILSACGF-6规格发动机油的150℃的高温泡沫特 性要求。氟硅抗泡剂可以满足已实施的ILSACGF-5和即将实施的ILSACGF-6规格发动机油 的150℃的高温泡沫特性要求。目前氟硅抗泡剂中氟原料主要来源于氟烯烃的调聚、齐聚、 六氟烷氧丙烷及其聚合物以及电解等方法获得的含氟中间体,其工艺复杂、成本高、污染大。 使用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为原料的聚合物可以获得氟硅油及抗泡剂,但还没有应用于高级别 的发动机油的抗泡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无污染、溶解性好,发 动机油泡沫特性好、耐高低温性能理想,应用于APISJ级别以上和ILSACGF-4系列规格发 动机油用氟硅抗泡剂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油用氟硅抗泡剂的合成方法,其具体步骤是:
按照重量份数计,以有机硅单体5.04份~95.7份为主要原料,所述有机硅单体为六甲基环三 硅氧烷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加入催化剂0.016份~4.5份和封端剂0.3份~10份,在55℃~ 75℃搅拌下加入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3份~92.67份后在75℃~110℃保温反应1h~6h, 然后升温至150℃~160℃真空度在-0.092Map至-0.098Map抽真空0.5h~2h,过滤,制得发动 机油用氟硅抗泡剂;
所述催化剂为强碱性物质或强酸性物质,其中强碱性物质为四甲基氢氧化铵,强酸性物质为 浓硫酸或甲基磺酸;
所述封端剂为四甲基二氢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低分子封端剂或低分子羟基封端剂。
采用强酸性物质作为催化剂时,加入催化剂保温反应后,使用弱碱性物质进行调PH 值至7.5~9后,再进行升温至150℃~160℃,其中,弱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 氢钠或氧化钙。
加入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时,采用滴加的方式加入,滴加时间为1h~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惠发天合化学有限公司,未经锦州惠发天合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1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