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布式的数据聚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6276.5 | 申请日: | 2016-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0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栋;赖剑煌;杨宇博;彭祥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龚素琴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学习 大规模 分布式 数据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布式的数据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需要分类的数据点以及聚类个数k,其中包含数据点索引以及数据点的坐标,数据形式如下,<n,coordinate>,其中n表示第n个数据点,coordinate表示数据点的坐标;
2)对数据点进行预处理,即给数据加上索引;
3)根据索引数据计算距离矩阵;
4)根据步骤3)得到的距离矩阵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密度信息;
5)根据步骤3)得到的距离矩阵以及步骤4)得到的密度信息得到每个数据点的最小距离信息以及其对应索引;
6)根据步骤4)的密度信息以及步骤5)得到的最小距离信息确定k个聚类中心;
7)根据步骤4)的最小距离信息以及步骤6)确定的聚类中心对所有未被分配类标的数据点进行聚类,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分到一个类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实现方式为:
步骤41),对每一个数据点i,由距离矩阵得到与数据点i距离大于给定值dc的所有数据点,对每一个数据点输出(i,1);
步骤42),对数据点i相同的所有数据进行求和,即可得到数据点i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实现方式为:
步骤61),将每个数据点的最小距离与密度求出乘积。
步骤62),对该结果进行降序排序,取前k个数据点作为聚类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62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