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危险驾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0800.8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伍文豪;廖骏;覃宁;唐振锋;王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28/02 | 分类号: | B60K28/02;B60K28/06;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18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 驾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危险驾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出行代步工具选择汽车的越来越多。近年来, 每年都有因为酒驾而出现的交通事故,且频频发生。调查显示,大多驾车者认为自 己酒量大,头脑清醒,开车没问题;有的是认为自己喝的量不多,又没有代驾,量 少应该没事。往往就是由于这样的想法导致因酒驾而发生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 损失。另外,也有很多驾车者即使在疲劳状态下也是驾驶,导致因疲劳驾驶而发生 车祸事件也是频频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危险驾驶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酒驾、疲劳 驾车导致发生事故,安全性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危险驾驶装置, 包括防酒驾系统、防疲劳系统;
所述的防酒驾系统,用于检测驾车者血液酒精浓度,并根据驾车者血液酒精量 的多少判断是否适合驾车;包括:取血装置、酒精传感器、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均 与控制处理系统电连接;
所述的防疲劳系统,用于检测驾车者疲劳程度并根据驾车者疲劳程度的强弱判 断是否开启防疲劳系统;包括:疲劳探测装置、按摩仪、震动仪,均与控制处理器 系统电连接;所述的按摩仪设置在车座后方;所述的震动仪设置在车座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血装置为无针头取血装置,设置在车门把手处,用于驾车 者进车时取血。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血装置为手环,所述手环内设置无针头取血装置,用于驾 车者主动取血。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酒驾系统还包括抽入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气中酒精 浓度,设置在方向盘上手握部位;其中,取血装置为无针头取血装置,设置在方向 盘上手握部位或变速杆顶部;
所述的手握部位为方向盘上左边9—10点钟位置,右边3—4点钟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取血装置设置有3个,分别设置在车门把手处、方向盘手握 部位、变速杆顶部,用于对驾车者取血;
当所述取血装置设置在方向盘手握部位时,所述的防酒驾系统还包括抽入空气 检测装置,设置在方向盘手握部位;
当所述取血装置设置在变速杆顶部时,所述的防酒驾系统还包括抽入空气检测 装置,设置在变速杆顶部;
所述的手握部位为方向盘上左边9—10点钟位置,右边3—4点钟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疲劳探测装置为手环,用于检测手腕上的脉搏信号;或
所述疲劳探测装置为传感器,设置在方向盘手握部位,用于检测手上脉搏信号, 所述的手握部位为方向盘上左边9—10点钟位置,右边3—4点钟位置;或
所述疲劳探测装置为眼部检测疲劳装置,用于检测预设时间内眨眼次数判断疲 劳程度。
本发明提供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危险驾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血装置从驾车者手掌获取血液后,酒精检测系统检测驾车者酒精摄取量, 并将该摄取量信号发送到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后,输出酒精信号量发送到控制处理系 统;
S2、控制处理系统根据所接收到的酒精信号量判断酒精浓度是否在允许范围 内,若是为非正常驾驶,发出控制命令,启动车内酒精检测系统再一次进行检测; 若为正常驾驶,则开启防疲系统执行步骤S3;
S3、疲劳检测装置获取疲劳信号,将该疲劳信号与预先设置的疲劳阈值进行比 较得出疲劳程度结果,若是疲劳程度弱,则继续获取疲劳信号;
若是疲劳程度强,则控制器处理系统开启防疲劳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
S21、当驾驶者进入正驾座时,手握方向盘,取血装置对驾车者进行取血,抽 入空气检测装置通过抽入手掌周围空气检测酒精含量进一步检测驾车者酒精摄取 量,得到酒精摄取量,与标准酒精摄取量作对比;
S22、若检测的酒精摄取量大于标准酒精摄取量,则系统判定为酒驾,控制器 处理系统发出控制命令,通过蓝牙无线控制车载电子系统禁止车辆的发动点火或是 停止车辆继续开动;
S23、若检测的酒精摄取量小于或在标准酒精摄取量内,系统判定为正常驾驶, 此时控制器处理系统发出控制命令,启动防疲劳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3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未经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