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4643.0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彩明;邓杰帆;黎雯;何觉聪;王书杰;谭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C05F17/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有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厨垃圾作为有机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其产生量巨大,而且,由于其高水分、易腐发臭、易生物降解等理化特性,餐厨垃圾腐烂变质速率很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餐厨垃圾处理正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道环保难题。
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加工饲料等。填埋、焚烧属于最终处理处置方式,但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且难以控制;加工饲料方法,因其饲料产品存在同源病毒的风险而备受争议,好氧堆肥、厌氧堆肥(消化)处理方法目前成为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向,对应的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也随即产生,但现有的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还存在有结构及功效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为此,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即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优化,方便制作及实施的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机碳肥反应器及废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有机碳肥反应器具有内胆和外胆,内胆和外胆为270度连体,内胆和外胆间设置加热管并充满水,以水为加热恒温的介质,加热管与加热恒温器相连;所述内胆内设有搅拌器,在有机碳肥反应器上还设有进料口、卸料口、可关闭的进风口及排气口;
所述废气净化器通过抽风机连接有机碳肥反应器的排气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有机碳肥反应器的内胆和外胆的内外径相差5cm。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废气净化器依据废气排出方向依次设有多层过滤层,并在相邻过滤层之间设有尼龙网分隔。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过滤层有1-2cm活性炭颗粒层和腐熟堆肥层,1-2cm活性炭颗粒层和腐熟堆肥层间隔设置,有机碳肥反应器排出的废气先是经过腐熟堆肥层,最后从1-2cm活性炭颗粒层排放。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包括有机碳肥反应器及废气净化器,集温度控制、密闭阀、物料混合搅拌、通风曝气、排气除臭一体的设备,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及实施,功能强大化,适用于以厌氧、兼氧、好氧为工艺过程,通过微生物作用制高有机碳肥,符合产业推广使用,具有极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有机碳肥反应器的内胆和外胆为270度连体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有机碳肥反应器的一侧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3所示,系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有机碳肥反应器1及废气净化器2,所述有机碳肥反应器1具有内胆11和外胆12,内胆11和外胆12为270度连体,内胆11和外胆12间设置加热管并充满水,以水为加热恒温的介质,加热管与加热恒温器相连,有效控制工作温度,且温度稳定,利于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有机碳肥反应器1的内胆11和外胆12的内外径相差5cm,结构优化,方便制作及实施,使用功效显著。所述内胆11内设有搅拌器13,通过电机驱动,实现间歇或持续的搅拌物料,使内置的混合物料发酵反应充分,快速、完全地腐熟。在有机碳肥反应器1上还设有进料口14、卸料口、可关闭的进风口15及排气口16。本实施例中,有机碳肥反应器1为横式立体柱,具备加热和恒温控制功能;以及物料搅拌功能、负压抽气通风功能。在有机碳肥反应器1左侧有三个可关闭的进风口15,并设有关闭控制阀,每个进风口15都是有若干小孔组成,利于均匀进风,进风速度及覆盖率可调,有助于餐厨垃圾制高有机碳肥。在有机碳肥反应器1右侧有一个可以打开的卸料口,方便出料。所述废气净化器2通过抽风机3连接有机碳肥反应器1的排气口16,形成排放通道,排气口16处适当设有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4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丙烯催化剂的进料系统
- 下一篇:汽车气囊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