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氨酯制品的可免表面处理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20281.2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2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领;苏志锋;谭鹏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艾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7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制品 表面 处理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氨酯制品的模具,尤其是一种聚氨酯制品的可免表面处理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聚氨酯制品模具的硫化操作还是以手工为主。模具的组装、拆卸、浇注及胶件的脱模都要求以方便易行,不能损坏产品。操作是否方便,不但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到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人身安全。模具一般很重,手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如果设计不合理,开户不方便,脱模困难,就会进一步加大劳动强度。因此,在保证模具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力求减轻模具的重量,必要时安装手柄和卸模装置,以方便使用。总之模具设计,要兼顾产品质量、制品生产操作和模具加工制造这三方面的要求。聚氨酯制品注塑后一般需要进行表面处理,而普通的工艺一般是在注塑完成后,再在成品表面喷涂一层保护层,这样操作需要经过两道工序,比较麻烦,而且经常喷涂不均匀,容易导致制品表面的缺陷。
而且,聚氨酯模塑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流纹问题或颜色不均问题,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在颜料与物流混合过程以及发泡过程中色粉粒不能均匀的分散排布而最终使制品表面出现颜色不均甚至流纹问题。为改善其流纹问题,厂家往往需对聚氨酯制品进行后续的表面处理,如喷涂色漆,以掩盖流纹,色差等外观问题。聚氨酯喷漆表面处理往往会对聚氨酯制品表面产生不利影响,如造成表皮的腐蚀,这往往对聚氨酯外观是不利的,并且也大大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提高生产成本,并对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免去表面处理,直接在注塑模内将保护层覆盖在聚氨酯制品上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氨酯制品的可免表面处理模具,包括凸模、凹模、模腔,其特征在于:凸模与凹模匹配,凸模和凹模之间形成模腔,凸模的凸模边部和凹模的凹模边部紧密搭接,凸模和凹模的表面涂覆有脱模剂层,脱模剂层上涂覆有模内漆层;所述的凸模边部或者凹模边部设置有若干条形浅槽,条形浅槽靠近模腔一端设置高度小于浅槽深度的凸条,条形浅槽远离模腔的一端不超过凸模边部或者凹模边部的边缘。
所述模内漆层为长分子聚醇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模具中预先喷涂一层脱模剂层,并再涂覆一层模内漆层,并在室温下表面烘干后进行聚氨酯模塑制品的生产,产品最终脱模取出时能将预先附着在模具表面的模内漆转移附着在聚氨酯制品表面,在不腐蚀聚氨酯表面的基础上提供一层颜色均匀细密的防护层;模具边部设置有浅槽残留有烘烤后的模内漆层薄膜,此薄膜相对较厚,可以便于操作工人从此处掀开,带动整体残留薄膜脱离模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聚氨酯制品的可免表面处理模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凸模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模、2-凹模、3-模腔、4-凸模边部、5-凹模边部、6-条形浅槽、7-凸条、8-脱模剂层、9-模内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聚氨酯制品的可免表面处理模具,包括凸模1、凹模2、模腔3,凸模1与凹模2匹配,凸模1和凹模2之间形成模腔3,凸模1的凸模边部4和凹模2的凹模边部5紧密搭接,凸模1和凹模2的表面涂覆有脱模剂层8,脱模剂层8上涂覆有模内漆层9;本实施例中模具中预先喷涂一层脱模剂层8,并再涂覆一层模内漆层9,并在室温下表面烘干后进行聚氨酯制品的生产,产品最终脱模取出时能将预先附着在模具表面的模内漆转移附着在聚氨酯制品表面,在不腐蚀聚氨酯表面的基础上提供一层颜色均匀细密的防护层。
所述的凸模边部4或者凹模边部5设置有若干条形浅槽6,条形浅槽6靠近模腔3一端设置高度小于浅槽深度的凸条7,条形浅槽6远离模腔3的一端不超过凸模边部4或者凹模边部5的边缘。模具边部设置有浅槽残留有烘烤后的模内漆层9薄膜,此薄膜相对较厚,可以便于操作工人从此处掀开,带动整体残留薄膜脱离模具。
所述模内漆层9为长分子聚醇树脂层。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艾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艾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20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