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冷却润滑油路的分油活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83392.0 | 申请日: | 2015-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2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君;刘晓华;白水库;李龙碧;黄笑飞;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润滑 油路 活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放大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冷却润滑油路的分油活门 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分油活门组件为四凸肩四通滑阀结构,如图1所示,由分油活门衬套 1、顶针2、顶针座3及分油活门4组成;分油活门4具有带盲端的中心孔,中心孔底 部压装高硬度、耐磨性好的顶针座3,工作时顶针座3负责传递轴向的力值信号,并 以活门轴线为中心,相对于顶针1高速旋转,由于工艺及加工技术所限,顶针座球窝 与顶针球头很难完美配合,顶针座3容易在球窝处产生较大的接触应力,又因为摩擦 产生的大量热量,导致顶针座球窝及顶针球头的磨损均很大。当磨损增加到一定程度 时,顶针座3将产生信号偏差,甚至完全失效。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分油活门组件工作可靠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为(500~1000)小时,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从降低摩擦副工作时的温度、改善润滑入手, 设计了冷却润滑油路,将冷却燃油引入摩擦副工作面,并将升温后的燃油排出,起到 冷却兼润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带冷却润滑油路的分油活门组件,包括分油活门衬套(10)、顶针(11)、 顶针座(12)和分油活门(13);分油活门衬套(10)为四通滑阀阀套,采用中空环状 结构且轴向方向上有排孔与轴向中心孔连通;顶针(11)为两端带球头的台阶圆柱结 构,中部直径比两端直径小;顶针座(12)为台阶圆柱结构,一端为内凹的球窝,另 一端为偏心圆柱凸台;分油活门(13)为带中心孔的四凸肩滑阀阀芯结构;其特征在 于:顶针座(12)两端由过油槽(7)连通;分油活门(13)的中心孔由同心孔(9) 和同心孔(9)底部的偏心孔(6)构成,同心孔(9)底部活门壁上开有孔状进油油路 (8),偏心孔(6)底部开有孔状排油油路(5);分油活门衬套(10)的一个排孔、进 油油路(8)、过油槽(7)、偏心孔(6)、排油油路(5)依次连通,构成冷却润滑油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组件轴向中心孔处设计了冷却润滑通道,包括分油活门同心孔底部 的进油油路、顶针座上的过油槽和分油活门偏心孔底部的排油油路。本实用新型可以 让高压腔中的低温燃油依靠进油油路进入轴向中心孔,到达顶针座与顶针的工作面, 润滑工作面并降低温度。由于活门的自旋转,工作面升温后的燃油能够从排油油路被 甩出,燃油从高压腔流经活门组件摩擦副,带走热量后到达低压油腔,显著降低工作 面的温度,减少顶针及顶针座的磨损,显著提高零件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 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现有技术的分油活门组件;
图2本实用新型的分油活门组件;
图3顶针座上的过油槽;
图4本发明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 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冷却润滑油路的分油活门组件,用于航空发动机转 速调节器,包括分油活门衬套(10)、顶针(11)、顶针座(12)和分油活门(13)。
分油活门衬套(10)为四通滑阀阀套,采用中空环状结构且轴向方向上有排孔与 轴向中心孔连通。顶针(11)为两端带球头的台阶圆柱结构,中部直径比两端直径小。 顶针座(12)为台阶圆柱结构,一端为内凹的球窝,另一端为偏心圆柱凸台;顶针座 (12)两端由过油槽(7)连通。分油活门(13)为带中心孔的四凸肩滑阀阀芯结构; 分油活门(13)的中心孔由同心孔(9)和同心孔(9)底部的偏心孔(6)构成,同心 孔(9)底部活门壁上开有孔状进油油路(8),偏心孔(6)底部开有孔状排油油路(5)。 如图4所示,分油活门衬套(10)中部的一个排孔、进油油路(8)、过油槽(7)、偏 心孔(6)、排油油路(5)依次连通,构成冷却润滑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83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 下一篇:摩托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