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络形成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39969.8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3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神野亮;山本静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浅丝道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2J1/08 | 分类号: | D02J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成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络形成处理装置(interlacingapparatus)。
背景技术
在合成纤维的制造工序中,会对包括多根单丝(单纤维)的丝束实施交络形成处理,以增加丝束的抱合性。在该交络形成处理中,通过向沿一个方向运动(行进)的丝束吹送压缩空气,来沿着丝束的运动方向使丝束上形成交络部和开纤部,其中,在交络部,多根单丝相互缠绕,在开纤部,多根单丝不相互缠绕(参照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27711号)。通过对丝束实施交络形成处理,有利于丝束的卷绕等后续工序的作业。
在上述交络形成处理中,就压缩空气的使用流量(消耗量)而言,为了提高交络形成处理的效率,例如最好能够在降低向丝束吹送的压缩空气的使用流量的基础上,形成与现有技术中同样的交络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就压缩空气的使用流量而言,提高交络形成处理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交络形成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交络形成处理装置具有丝束通路、空气喷射孔和空气喷射机构,其中,丝束沿作为单向运动方向的丝束运动方向运动时通过丝束通路,空气喷射孔朝丝束通路开口,空气喷射机构从空气喷射孔向通过丝束通路的丝束喷射空气,丝束受到从空气喷射孔喷射出的空气的作用,在丝束上形成交络,丝束通路由沿丝束运动方向延伸且相互面对的第1槽部和第2槽部对接形成,呈隧道状,并且,丝束通路从丝束运动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上游部、中游部和下游部。第1槽部具有一对第1肋壁和第1底壁,其中,一对第1肋壁相互平行配置且相向,第1底壁呈平面状,与两第1肋壁相连,在上游部,作为该第1槽部之槽深的第1槽深沿着丝束运动方向保持一定,并且,两第1肋壁之间的间隔朝着丝束运动方向逐渐变宽,在中游部,第1槽深沿着丝束运动方向保持一定,并且,两第1肋壁之间的间隔沿着丝束运动方向保持一定,在下游部,第1槽深朝着丝束运动方向逐渐变深,并且,两第1肋壁之间的间隔保持一定。第2槽部具有第2肋壁和第2底壁,第2肋壁具有一对斜壁和一对延长壁,第2底壁与一对斜壁相连,并且向与第2槽部开口方向、即第2槽部的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其中,上述一对斜壁相向设置且以朝着第2槽部开口方向相互扩开的倾斜角度来设置,一对延长壁分别从两斜壁向第2槽部开口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配置,在上游部,第2肋壁由斜壁和延长壁构成,并且,延长壁的延伸尺寸朝着丝束运动方向逐渐变小,由此作为第2槽部之槽深的第2槽深在上游部朝着丝束运动方向逐渐变浅,在中游部,第2肋壁由斜壁构成,并且,第2槽深沿着丝束运动方向保持一定,且第2底壁上形成有空气喷射孔,在下游部,第2肋壁由斜壁和延长壁构成,并且,延长壁的延伸尺寸朝着丝束运动方向逐渐变大,从而在下游部,第2槽深朝着丝束运动方向逐渐变深。
采用本实用新型,就压缩空气的使用流量而言,能够提高交络形成处理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交络形成处理装置,优选采用如下结构:第1槽部的两第1肋壁和第2槽部的两第2肋壁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一对所述第1肋壁中的一个和一对所述第2肋壁中的一个位于第1区域,一对所述第1肋壁中的另一个和一对所述第2肋壁中的另一个位于第2区域,一个第1肋壁和一个第2肋壁之间形成有狭缝,该狭缝沿着丝束运动方向设置,使丝束通路和交络形成处理装置的外部空间相连通,另一个第1肋壁和另一个第2肋壁之间形成有整流凹部,该整流凹部沿着丝束运动方向设置,且与上述狭缝相向。
采用该结构,通过在丝束通路的两肋相向地设置狭缝和整流凹部,能够使气流在两肋间均等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络形成处理装置的纤维制造装置的模式说明图。
图2是图1的II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络形成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通路形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沿图5的VI-VI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6的XII-XII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6的XIII-XIII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6的IX-IX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10是沿图6的X-X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6的XI-XI箭头方向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浅丝道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汤浅丝道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399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的碳纤维立体织机法向经纱送经机构
- 下一篇:一种整经机的平衡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