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5317.X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2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颜江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江木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50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香耐泡 亮光 美容 德炙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炙茶及其制作工艺,特别是指一种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古代有一种制茶方法叫炙茶。炙即烤,首要用于处置陈年茶。炙茶首要见于唐代,宋时已不常用,跟着时代的消逝而逐步不见。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叫"夹"。其制法是:"以小青竹为之,身一尺二寸"。在夹前一寸的当地留竹节,竹节以上剖为两半,取茶饼夹于上,放火上炙烤。陆羽称:用小青竹夹炙茶"津润于火,假其香洁,能盖茶味"。炙烤后的茶饼,需趁热放于特制的纸袋里(用剡溪白而厚的藤纸折叠成夹层,然后用线缝制成袋状而成)。将炙烤好的茶饼放置里边,是为使茶饼"精华之气,无所散越",晾凉后即可碾末煮饮。唐代时十分重视炙茶,宋代仅仅隔年的陈茶才炙,宋后就逐步不见。
一般茶叶包括黑茶的制茶工艺多为引用传统茶类制作工艺:采青—萎凋—杀青—揉捻—揉压—炒香—烘干—风选—整形—复火—拼配—成品(黑茶在揉捻后仅再进行渥堆、干燥2个工序)。
以上这些制作工艺所制得的茶叶,无法去除茶叶中农残污染和生青二水及所含有的有害金属如铬、镉等,饮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茶叶颜色较为暗淡,营养元素较为匮乏,所含的茶多糖、长度较短的糖链和肽链、黄酮、微量元素矿物质,数量也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的炙茶口味单一、茶色暗淡,饮用存在健康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艾香耐泡亮光清血美容的德炙茶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初制:将新鲜茶叶依次经晒青、摊凉、萎凋、揺青、杀青、揉捻、揉压、定型、低温烘干制成毛茶;
B.炼造:将毛茶装入配盖的紫砂瓮,紫砂瓮加盖盖合后放入电窑炉进行炼造;利用目前检测技术可以证明紫砂瓮在受热的过程中能够发射红外线,在50°C的温度,紫砂瓮的红外线的辐射率在0.9,紫砂瓮并具有吸储功能、矿物效果和触媒效果;
C.炙制:在紫砂瓮中的茶叶中加入陈皮和生姜,然后高温焙炙;
D.摊凉:将茶叶由紫砂瓮中取出,摊凉;
E.发酵:将茶叶装入紫砂瓮储藏发酵,发酵后即得到成品茶叶。
进一步地:
步骤B中,装配有毛茶的紫砂瓮加盖密封后送入电窑炉,进行一次炼造:a.电窑炉温度由常温逐步升温至110~140℃,升温历时1~3小时;b.电窑炉继续升温至140~220℃,高温炼造5~15分钟;c.打开电窑炉炉盖,放热气,同时揭开紫砂瓮瓮盖,让瓮里热水蒸气蒸发,静置20~40分钟;d.盖上瓮盖,关上炉盖,电窑炉升温至150-220℃,每升温10℃,就对茶叶烘焙5~15分钟;e.打开电窑炉炉盖,揭开紫砂瓮瓮盖,静置20~40分钟;f.盖上瓮盖将紫砂瓮由电窑炉取出,加盖放置20~28小时;g.将茶叶由紫砂瓮取出,摊晾在纸箱上7~30天,让其吸收空气中氧气氧化;h.将茶叶收置于紫砂瓮,加盖密封放置5~10天。
将经一次炼造的茶叶送入电窑炉进行二次炼造:a.电窑炉温度由常温逐步升温至110~140℃,升温历时1~2小时;b.电窑炉继续升温至140~220℃;c.打开电窑炉炉盖,放热气,同时揭开紫砂瓮瓮盖,让瓮里热水蒸气蒸发,静置25~35分钟;d.盖上瓮盖,关上炉盖,电窑炉升温至150-220℃,每升温10℃,就对茶叶烘焙8~15分钟;e.电窑炉断电停止运行,自然冷却2~3小时;f.打开电窑炉炉盖,揭开紫砂瓮瓮盖,静置25~40分钟;g.盖上瓮盖将紫砂瓮由电窑炉取出,加盖放置22~26小时;h.将茶叶由紫砂瓮取出,摊晾在纸箱上7~30天,让其吸收空气中氧气氧化;i.将茶叶收置于紫砂瓮,放置5~1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江木,未经颜江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5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莓葛根冰淇淋
- 下一篇:一种玉米须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