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7134.0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7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69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空调 系统 | ||
1.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包括车厢(1),所述车厢(1)外的顶部分别固定有室外压缩冷凝单元(2)和车载电源(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内的顶部、沿车厢(1)的长度方向依次固定有多个室内蒸发单元(3),所述室内蒸发单元(3)分别通过冷媒管(4)与室外压缩冷凝单元(2)循环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单元(3)的出风口出风方向向下,室内蒸发单元(3)通过车厢(1)内所固定的回风管(5)与车厢(1)内的空气连通;所述车载电源(7)设于车载电源箱体(70)内,所述车厢(1)内通过连接风管A与车载电源箱体(70)内连通,所述车载电源箱体(70)通过所设的排风管(13)与外界连通;所述车厢(1)上设有与车厢(1)内连通的换气管(9),所述换气管(9)与排风管(13)通过车厢(1)外顶部所设的热交换器A(8)进行热交换;所述车载电源箱体(70)内还设有车载电源(7)的热交换器B,所述热交换器B包括呈迂回状结构的热交换管(71),所述车载电源(7)分别设于热交换管(71)所形成的间隔内,车载电源(7)表面与热交换管(71)的表面贴合,所述热交换管(71)内流通的是车厢(1)内的空调废气,所述车载电源箱体(70)的进风管(72)一端与连接风管A连通,另一端穿入车载电源箱体(70)内与热交换管(71)的一端连通,热交换管(71)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73),所述车载电源箱体(70)远离出风口(73)的一侧设有排气口(7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室内蒸发单元(3)为并联结构,所述冷媒管(4)的总管与室外压缩冷凝单元(2)连通,冷媒管(4)的支管分别与各室内蒸发单元(3)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蒸发单元(3)的回风管(5)设有多个,分别设于室内蒸发单元(3)的两侧;所述回风管(5)通过连接风管B(6)与室内蒸发单元(3)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71)的顶面与底面分别与车载电源箱体(70)内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空隙,所述热交换管(71)的侧壁通过支杆(76)与车载电源箱体(70)的侧壁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71)的出风口(73)分别设于热交换管(71)顶部和底部所设的出风管(7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71)布满车载电源箱体(70)内,所述进风管(72)和出风口(73)分别设于车载电源箱体(70)的两端;所述出风口(73)的出风方向吹向进风管(72)一端,所述排气口(74)设于车载电源箱体(70)靠近进风管(72)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71)侧壁底部位于其所形成的间隔内位置处设有托条(77),所述托条(77)将车载电源(7)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71)不与车载电源(7)接触的表面设有隔热层A(78);所述车载电源箱体(70)的外表面设有隔热层B(7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风管A内和换气管(9)内分别设有风机A(11)和风机B(12),所述风机A(11)将车厢(1)内的空气吹向车载电源箱体(70)内,风机B(12)将经过热交换器A(8)换热后的外界空气吹向车厢(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71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刷自动收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钻井泥浆在线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