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衡悬架横梁组件及包括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5784.1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8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鹏;秦晓光;张根志;唐玉福;左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4 | 分类号: | B60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悬架 横梁 组件 包括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衡悬架横梁组件及包括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公路运输车经常采用直推力杆悬架结构和横向限位块限制车架与桥之间前后相对位移和横向相对位移。在高速路、国道等路况好的状态下,负载重心转移不明显,故由负载重心转移引起的横向力靠横向限位块即能够可靠地满足横向限位要求。但是,如果在山区等道路凸凹不平的状态下,负载重心处于频繁变化中,并在车桥与车架之间产生了交变的横向力,该横向力会造成横向限位块过早磨损,横向限位块磨损后造成失去横向限位的后果,横向力通过桥,板簧、平衡轴、平衡轴与车架之间的连接螺栓最后传递到车架上。故平衡轴与车架之间连接螺栓就成了薄弱环节,螺栓容易松动、脱丝和剪断。而且直推力杆座仅固定在平衡梁的横梁上,平横梁的横梁与推力杆座连接部位的螺栓容易松动,横梁容易开裂。
V型推力杆悬架系统可有效克服由负载重心频繁变化在车桥与车架之间产生了交变的横向力,但平衡悬架的横梁组件普遍采用整体式推力杆及推力杆支座,在设计平衡悬架横梁时,受到较大的限制。例如,往往出现V型推力杆的开口角度过大,不方便V推力杆悬架机构布置的问题。
因此,希望有一种平衡悬架横梁组件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平衡悬架横梁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悬架横梁组件,所述平衡悬架横梁组件包括:
车架纵梁,其包括相互平行的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
悬架横梁,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连接;
第一前推力杆和第二前推力杆,第一前推力杆的前端和第二前推力杆的前端分别与第一车桥连接,后端分别与所述悬架横梁连接,其中,第一前推力杆和第二前推力杆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且第一前推力杆的前端和第二前推力杆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前推力杆的后端和第二前推力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以及
第一后推力杆和第二后推力杆,第一后推力杆的前端和第二后推力杆的前端分别与所述悬架横梁连接,后端分别与第二车桥连接,其中,第一后推力杆和第二后推力杆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一后推力杆的前端和第二后推力杆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后推力杆的后端和第二后推力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等于所述第二夹角,第一前推力杆的前端和第二前推力杆的前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后推力杆的后端和第二后推力杆的后端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在30度至60度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悬架横梁包括前横梁与后横梁,其中,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前推力杆和第二前推力杆的后端连接至所述前横梁,所述第一后推力杆和第二后推力杆的前端连接至所述后横梁。
优选地,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为槽形梁,且所述前横梁的腹板与后横梁的腹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在其两端处通过横梁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车架左纵梁和车架右纵梁,
所述横梁连接板为槽形梁,其腹板通过螺栓连接至所述车架左纵梁或车架右纵梁,其上翼板、下翼板与所述前横梁或后横梁的上翼板相互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横梁连接板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为梯形,且所述横梁连接板的上翼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横梁连接板的下翼板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横梁连接板由两个L形连接板组合形成。
优选地,所述平衡悬架横梁组件进一步包括四个推力杆座,每个推力杆座同时与车架纵梁和悬架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前推力杆和第二前推力杆,以及第一后推力杆和第二后推力杆,通过对应的推力杆座连接至车架纵梁和悬架横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衡悬架横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悬架横梁组件采用分体式V型推力杆,既能提供横向力,又具有布置方便灵活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衡悬架横梁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平衡悬架横梁组件的横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横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衡悬架横梁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平衡悬架横梁组件的横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横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5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