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客车排气系统隔音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1702.1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竞克;徐勇;聂春梅;王善科;李中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3/04 | 分类号: | B60K1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排气 系统 隔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领域,具体涉及客车排气系统的隔音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减轻客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一般所有客车的尾部都安装有对尾气进行处理的后处理器。然而现有的后处理器与客车车架之间都是硬性连接的,这样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后处理器所发出的噪音就很容易通过车架传递到车厢内,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排气系统的隔音降噪结构,以降低客车噪音,提高客车的乘坐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客车排气系统隔音降噪结构,包括客车车架和用于处理客车尾气的后处理器,所述客车车架上连接有向下垂吊的柔性软垫,所述后处理器上连接有挂钩,且挂钩悬挂在所述柔性软垫上。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软垫包括同心布置的内钢圈和外钢圈、以及通过硫化粘结工艺固定在所述内钢圈和外钢圈之间的橡胶圈,所述挂钩悬挂在内钢圈上。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软垫还包括一竖向布置的螺纹杆,螺纹杆的下端与所述外钢圈焊接固定,螺纹杆的上端通过螺母与所述客车车架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圈的邵氏硬度为40±3。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圈、内钢圈和外钢圈间的粘结强度不小于3MPa。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圈上开设有呈圆形间隔分布的若干个轴向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钢圈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5mm;所述外钢圈(302)的外径为25mm,内径为22mm。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软垫和挂钩各有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后处理器上设置有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这种客车排气系统隔音降噪结构,将后处理器和客车车架之间的连接方式由传统的硬性连接改为柔性连接,大大降低了客车内噪音,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软垫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软垫的剖视图;
其中:1-客车车架,2-后处理器,3-柔性软垫,301-内钢圈,302-外钢圈,303-橡胶圈,304-螺纹杆,305-轴向通孔,4-挂钩,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这种客车排气系统隔音降噪结构包括客车车架1和用于处理客车尾气的后处理器2,后处理器2上设置有消声器。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后处理器2与客车车架1之间并非硬性连接,而是采用柔性连接的方式,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所述客车车架1上连接有向下垂吊的柔性软垫3,所述后处理器2上连接有挂钩4,且挂钩4悬挂在所述柔性软垫3上。所述挂钩4是通过螺母和套环(图中未标注)连接在所述后处理器2上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软垫3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它包括同心布置的内钢圈301和外钢圈302、以及通过硫化粘结工艺固定在所述内钢圈和外钢圈之间的橡胶圈303,制作时,内钢圈301、外钢圈302和橡胶圈303通过硫化粘结工艺固定为一体,一般要求橡胶圈303的邵氏硬度A为40±3,橡胶圈303、内钢圈301和外钢圈302间的粘结强度不小于3MPa。
所述挂钩4是悬挂在所述内钢圈301上的。其中,内钢圈301的外径为8mm,内径为6.5mm,即厚度为1.5mm;而外钢圈302的外径为25mm,内径为22mm, 即厚度为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软垫3与客车车架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图1和图2所示:柔性软垫3还包括一根竖向布置的螺纹杆304,该螺纹杆304的下端与所述外钢圈302焊接固定,螺纹杆的上端通过螺母5与所述客车车架1相连,实际应用时可以旋转所述螺母5来调节柔性软垫3的高度。
而且,本例在橡胶圈303上开设有呈圆形间隔分布的若干个轴向通孔305,以进一步增强该柔性软垫3的柔韧性。
为了保证后处理器2和客车车架1间的连接强度,本例将所述柔性软垫3和挂钩4各设置有两个,如图1。
经发明人测试,采用了本实施例这种结构后的客车,其车内噪音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1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基因棉花再生株控温嫁接法
- 下一篇:一种汀江妃菊规范化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