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小芽孢杆菌和蛭弧菌的液体制剂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51336.1 申请日: 2014-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4450576A 公开(公告)日: 2015-03-25
发明(设计)人: 宋增福;许维素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埃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23K1/18;A23K1/17;A23K1/16;C12R1/07;C12R1/01
代理公司: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代理人: 金重庆
地址: 215433 江苏省苏州市***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短小 芽孢 杆菌 弧菌 液体 制剂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短小芽孢杆菌和蛭弧菌的液体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具极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的短杆状细菌,其中有的弧菌有一定的弯曲,欠柔软,有的弯曲不明显。弧菌是海洋细菌的优势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各类河口、内湾、沿岸、水体养殖区和外海的水体及沉积物中,各种海洋生物体表或体内也常生存着高密度海洋弧菌,在海洋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地位,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生态功能,在海洋微食物环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海洋的营养物的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弧菌又是水生动物中的一类重要的病原菌。 

随着高密度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水产品的病害已成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弧菌病是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生,其爆发性流行不仅给海水养殖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等经济动物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野生的海水鱼类、贝类及甲壳类的大量死亡。弧菌病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甚至高达100%。 

为了控制病害,通常过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这不仅造成养殖产品的药物残留,而且还提高了病原细菌的耐药性,引起抗性基因的转移,导致生态失调。2005年,欧盟已禁止在动物养殖中使用一切非治疗性抗生素。因此,寻找抗生素的替代药物、探索新的防治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专利文献CN101275119公开了一种蛭弧菌在消除淡水产品及其养殖水体中致病菌的应用,特别适用于消除淡水产品食用或加工前、运输过程及其养殖水体中携带的致病菌。在污染了致病菌的淡水产品养殖水体中、食用前、加工前或运输过程中加入蛭弧菌浓缩液,使其浓度至少达到103pfu/ml。淡水产品食用或加工前、运输过程中或养殖水体中应用该法时,蛭弧菌游泳体浓度范围分别为105~1013pfu/ml;104~1012pfu/ml;103~107pfu/ml。中国专利文献CN101781627A公开了一种海水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与应用,涉及一种海水微生态制剂,需要提供适合于海水养殖用的蛭弧菌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发 明由以下步骤组成:制备宿主菌悬液;蛭弧菌的分离、纯化;蛭弧菌增殖培养,其特征是将施氏假单胞菌接斜面活化后,在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制得菌悬液,然后用营养肉汤增殖培养,在所得菌液中加入絮凝剂,摇匀后静置沉淀,加入生理盐水得到1012cfu/mL的宿主菌悬液;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采集的海水和底泥样品进行蛭弧菌的分离和纯化,将含有宿主菌悬液和采集样品的培养基混匀后倒入下层海水琼脂上培养,将宿主菌和分离得到的蛭弧菌加入到灭菌天然海水中培养至蛭弧菌浓度为108~109pfu/mL,备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1948784A公开了一种蛭弧菌制剂及其发酵方法和应用。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宿主菌悬液的制备;(2)蛭弧菌游泳体浓缩液的制备;(3)蛭弧菌制剂的制备。中国专利文献CN102217655A公开了一种粉状噬菌蛭弧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沸石粉作为赋形载体,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粉状噬菌蛭弧菌制剂。中国专利文献CN102726634A公开了一种海参用微生态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饲料包括噬菌蛭弧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辅料;所述噬菌蛭弧菌在微生态饲料中的浓度为106-1010个/g,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在微生态饲料中的浓度为106-1010个/g,所述辅料包括氮源、碳源和磷酸盐。中国专利文献CN103719535A公开了一种噬菌蛭弧菌微胶囊,所述微胶囊的壁为明胶,颗粒呈球形,表面有凹陷,但没有孔和裂纹,所述颗粒粒径大小为3~12μm,分布基本均匀,且其中,噬菌蛭弧菌的含量为3.69×107pfu/g~3.70×107pfu/g,大肠杆菌DH5α的含量为8.6×109pfu/g~2.10×1010pfu/g。该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1)大肠杆菌DH5α菌悬液的制备;2)噬菌蛭弧菌培养液的制备;和3)将步骤1)的大肠杆菌DH5α菌悬液和步骤2)的噬菌蛭弧菌培养液与无菌明胶溶液均匀混合后,进行喷雾干燥,最终制备成微胶囊。中国专利文献CN103907596A公开了一种蛭弧菌颗粒剂,由植物油、质量浓度为5%-10%的琼脂和蛭弧菌含量为1010-1011CFU/mL的菌液按照体积比为3:50:100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2%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并混合均匀,将混合液滴入到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中固化12h,再将蛭弧菌固化颗粒于-20℃条件下冷冻干燥24h制得的颗粒剂。中国专利文献CN104099268A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包括如下菌剂及其重量份:枯草芽孢杆菌5-10份,地衣芽孢杆菌0.5-4份,巨大芽孢杆菌1-6份,胶质红假单胞菌0.2-1份,荚膜红假单胞菌0.5-3份,噬菌蛭弧菌2-8份。中国专利文献CN101356927公开了一种蛭弧菌在消除海产品及其养殖水体中致病性弧菌的应用,在污染了致病性弧菌的海产品和/或养 殖水体中加入蛭弧菌浓缩液,使蛭弧菌的浓度至少达到102pfu/ml。海产品食用前、运输过程以及养殖水体中应用该法时,蛭弧菌浓度范围分别为104~1012pfu/ml、103~1011pfu/ml、102~106pfu/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埃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埃瑞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7513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脱氮菌株及其应用-201910439174.0
  • 李丽;严月根;吴华明;王丽梅;宗春香;郭娜 - 博瑞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5-24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氮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脱氮菌株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其分类命名为PR‑DN1,2019年4月1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255;所述脱氮菌株为兼具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的高效脱氮菌种气单胞菌,其能够高效降解含氮溶液中的硝态氮,可耐受高达2500mg/L的硝态氮浓度,尤其适用于高浓度含氮废水的生物处理。
  • 一种微生物除臭菌剂及其制备方法-201910571160.4
  • 尹华群;张艳芳;黎俊;谭艳芳;黎娟;郑笃华 - 中南大学;湖南省三叶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19-06-28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除臭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微生物除臭菌剂包括酵母菌发酵液、醋酸菌发酵液和硫氧化菌发酵液,将酵母菌、醋酸菌和硫氧化菌分别活化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再接种至发酵罐中发酵,将各自的发酵液稀释后按体积比2‑4:1:1‑2混合即得。本发明的微生物除臭菌剂选择的各种菌株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高效协同地吸收并去除臭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使用时直接喷洒于垃圾表面,在刚施用时对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的去除率平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施用6h后去除率依然平均达到50%和40%以上,瞬时除臭效果好,除臭持续时间长,且对环境友好。
  •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201910659249.6
  • 徐曼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2019-07-22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微生物:保加利亚乳酸杆菌10‑15份、放线菌10‑15份、地衣芽孢杆菌20‑30份、高产木聚糖酶短小芽孢杆菌20‑3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20‑30份、耐辐射枯草芽孢杆菌20‑30份、嗜酸乳酸杆菌25‑35份、干酪乳杆菌25‑35份、酵母菌25‑35份、黑曲霉菌7‑10份、斯氏假单胞菌7‑10份、赫尔曼埃希菌1‑3份。本发明可通过直接投加微生物菌剂改变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能大幅度提高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污水能力,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使污水达标排放,并大大减少污泥量,减少运行维护费用,适合推广应用。
  • 一株长双歧杆菌及其应用-201910664408.1
  • 金庭飞;葛邵阳;王然;闫刘慧 - 广东益可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7-23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W68及其应用,该菌分离自河南夏邑县长寿老人的肠道,所述长双歧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028。该长双歧杆菌能够在基本不改变肠道菌群总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肠道中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数量;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属、肠球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数量;而对于其它菌群,例如,梭菌属的数量则无显著影响。从而发现,本发明所述的长双歧杆菌可以有效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微生态正向平衡。
  • 用于河道坑塘黑臭水治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201910773713.4
  • 卢国胜;邓晨亮 - 江西清瀞自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8-21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坑塘黑臭水治理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微生物制剂包括从待治理黑臭水体中分离得到的具有修复功能的土著微生物、功能菌种和载体基质,土著微生物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至少一种,功能菌种为光合细菌、产朊假丝酵母、巨大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的至少一种,载体基质选取红沸石、绿沸石、陶粒、石英砂、火山石、蛭石中的至少一种;黑臭水体包括黑臭河道、黑臭湖泊或污染场地黑臭地表水。本发明利用土著微生物、功能菌种和载体基质固定化形成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黑臭水中COD、NH3‑N以及TP等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对各类黑臭河道、湖泊或污染场地黑臭地表水等具有广泛适用性。
  • 一种降解水中石油烃的复合菌剂制备方法-201910781122.1
  • 张韩帅;许涛;胡智慧 - 南京林业大学
  • 2019-08-21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是一种降解水中石油烃的复合菌剂制备方法,属于石油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石油泄漏造成的水污石油烃污染物缺乏具有合适比例的混合菌剂来降解,导致水中石油烃污染难以治理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配制适合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基,将两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培养24‑48h,至菌液浓度在波长为600nm的分光光度计下吸光度大于1.00;其次,按照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1∶2的体积比提取菌液,混合后放入转速为4000rpm的离心机中离心20min;然后,将离心得到的菌块加入到已高温灭菌的0.9%氯化钠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用于水中石油烃降解的复合菌剂,利用不同菌种之间的协同降解效果,提高微生物对水中石油烃的降解能力,提高水体环境质量。
  • 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方法及其液体培养基-201910025388.3
  • 汪少斌 - 汪少斌
  • 2019-01-11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一种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及培养发酵方法,所述液体培养基中由于添加牛磺酸而取得了显著的毒力提升;而牛磺酸和水杨酸的组合更是取得明显的协同作用,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液毒力提升至对3龄小菜蛾致死率达到令人惊讶的96.7%。本发明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液体培养基成本低、培养方法简单,稳定性较好,便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一种肠道益生菌制剂的工业生产方法-201910114816.X
  • 梁金钟;肖雯娟;林凤祥 - 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2-14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肠道益生菌制剂的工业生产方法,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所述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将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培养液;(2)将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培养,发酵结束前向发酵液中添加多孔淀粉,得到发酵培养液;(3)收集步骤(1)和步骤(2)所得的各菌种的发酵液得到活性湿菌泥,将湿菌泥与保护剂加蒸馏水混合均匀;(4)经过制粒机、滚圆机、干燥机、包衣机进行制粒、滚圆、低温真空干燥、包衣,经检测合格后即得到肠道益生菌制剂。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提升益生菌制剂中活菌的数量,延长益生菌制剂的存放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 校正高通量测序原核与真核微生物基因序列读取数的方法及所用菌-201910065304.9
  • 汪海珍;杨黎;楼骏;严康;王昌毅;徐建明 - 浙江大学
  • 2019-01-23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校正菌株E.coli WYL,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WYL,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7770。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利用上述校正菌株E.coli WYL进行的校正高通量测序原核与真核微生物基因序列读取数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校正菌株的构建及其在样品中的添加,实现样品中原核微生物群落16S rRNA基因与真核微生物群落18S rRNA/ITS基因高通量测序读取数量的校正,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样品中原核与真核微生物能更好的统筹,将有利于全面了解样品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
  • 一种荧蒽降解菌及其应用-201510820915.1
  • 朱希坤;李小明;杨德玉;彭湃;李旭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5-11-20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蒽降解菌及其在荧蒽降解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降解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所述降解菌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5612。本发明的荧蒽降解菌能够高效降解含荧蒽溶液中的荧蒽,本发明的荧蒽降解菌对浓度较高的荧蒽溶液耐受力较强,可耐受大于150mg/L的荧蒽浓度,尤其适用于含荧蒽废水的生物处理。
  • 一种可拮抗病原菌灿烂弧菌的海洋细菌及其用途-201610703055.8
  • 李成华;柳宁宁;张卫卫 - 宁波大学
  • 2016-08-22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拮抗病原灿烂弧菌的海洋细菌及其用途,特点是海洋细菌为海洋来源的弧菌33,于2016年05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61;弧菌33来源于健康的海洋生物体,通过滤纸片法筛选到该菌,并通过16S rRNA鉴定该菌为弧菌;弧菌33对仿刺参的“腐皮综合症”重要病原灿烂弧菌的生长和感染过程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优点是在海水中加入等量的灿烂弧菌和弧菌33,灿烂弧菌的数量可降低86.7%;在灿烂弧菌感染仿刺参的过程中加入弧菌33,可将仿刺参的相对存活率提高50%,该菌有望在控制病原灿烂弧菌及其引起的仿刺参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耐氧驯化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Z11的高密度发酵方法-201610527772.X
  • 何腊平;熊江;李翠芹;王猛 - 贵州大学
  • 2016-07-06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耐氧驯化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Z11的高密度发酵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⑴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Z11的驯化;(2)高密度发酵。高密度发酵是采用含有胡萝卜汁和卷心菜汁的优化的培养基对耐氧驯化后的菌株BZ11在5L发酵罐进行培养,控制的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发酵液pH恒为6.0,发酵方式为膜过滤—耦合分批补料、膜过滤耦合分批补料培养。本发明的发酵方法,在培养72h后活菌数可达到2.29×1010cfu/mL,达到人们将其进行食品或医药添加所需的活菌数要求。适用于培养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Z11,使之服务于富含高活性双歧杆菌菌体的食品或药品生产,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 一株产甘露醇的肠膜明串珠菌突变菌株及其应用方法-201710051539.3
  • 金红星;王立东;成文玉 - 河北工业大学
  • 2017-01-21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一株产甘露醇的肠膜明串珠菌突变菌株及其应用方法,涉及细菌,该菌株是葡聚糖蔗糖酶、D‑乳酸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基因敲除的肠膜明串珠菌突变菌株,为肠膜明串珠菌Δdtsl∆D‑ldh∆aldh(LeuconostocmesenteroidesΔdtsl∆D‑ldh∆aldh)菌株,其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保藏日期是2016年11月14日,保藏号是CCTCC M2016638。将该菌株以重量百分比1%转接到MRS培养基中,于30℃下,以转速为120转/分钟的摇床培养20小时,甘露醇浓度可以达到9.35克/升,蔗糖中果糖部分的转化率93.5%。
  • 一种固态罗伊氏乳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01610781611.3
  • 杨家军;钱坤;吴义景;陈胜;徐晓英;徐雅芫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2016-08-30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态罗伊氏乳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制备MRS培养基备用;将罗伊氏乳杆菌接种于MRS培养基上,37℃培养30‑36h,如此连续活化3‑5次后,再接种于MRS培养基中,37℃培养24h得到菌种罗伊氏乳杆菌种子液;将豆粕、豆粉、玉米粉、麸皮、甜菜碱、甘露糖混合均匀得到固态培养基;将种子液按照接种到固态培养基中,于37℃,固态发酵24‑28小时;烘干、装袋,密封保存。产物中罗伊氏乳杆菌活菌数达到3.2±0.5×109活菌单位每克(CFU/g),该产物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具有降低母猪流产发生率,减少人工授精的频率和成本;降低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率和死亡率等功效。
  • 爱格氏菌、S-雌马酚产生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201610233536.7
  • 王秀伶;高雅宁;于秀梅;张红蕾 - 河北农业大学
  • 2016-04-15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爱格氏菌、S‑雌马酚产生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爱格氏菌HAU‑JLC44,保藏号为CGMCC No.12354。S‑雌马酚产生工程菌的构建方法为:从爱格氏菌HAU‑JLC44中克隆参与雌马酚合成的三个转化酶基因:E‑dgr、E‑dhdr和E‑thdr;将E‑dhdr、E‑thdr和这两个基因中间的145 bp非编码区序列按一个基因克隆下来,称为E‑tdhdr;将E‑dgr和E‑tdhdr克隆至pETDuet‑1上,在BL21(DE3)中表达,获得工程菌。本发明使用共表达三个基因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将底物黄豆苷原或黄豆素转化为S‑雌马酚,转化性能稳定,方法简单。
  • 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制备方法及修复方法-201610710291.2
  • 管玉柱;陈家庆;吴山功 - 南京润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2016-08-23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提供修复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复合菌剂、制备方法及修复方法。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微生物主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栖稻黄色单胞菌。将菌种进行增菌培养后冷冻干燥得的菌粉混合即得。将污染土壤粉碎后,加入绿豆粉和微生物复合菌剂翻耕后覆塑料膜,之后定期翻耕和检测有机氯含量,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本发明的微生物复合菌剂成本低,四种菌种相互协同作用,对OCPs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菌种的降解效果之和。利用本发明菌群在夏季自然环境条件下,在45天的修复过程中的污染土壤的降解率远远超出单一菌种的降解率,15天内菌群降解率达到20%以上,效果显著。且工艺简单,成本低。
  • 一种连续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及专用的发酵系统-201611049927.X
  • 任海霞;宫志远;万鲁长;韩建东;李瑾;任鹏飞;黄春燕;谢红艳;曲玲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2016-11-23 - 2019-11-12 - C12N1/20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连续培养方法和专用的发酵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保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种转接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进行菌种活化,然后依次转接到三角瓶和种子罐进行培养,制备枯草芽孢杆菌种子;(2)取培养料:淀粉、玉米粉、豆粕粉、蛋白胨、NaCl、CaCl2、MgSO4·7H2O、KH2PO4、K2HPO4、MnSO4、消泡剂、水;(3)将步骤(2)中的培养料经灭菌处理后,接种活化、培养好的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再经过三级连续培养,得发酵液。本发明的方法所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的质量和品质比较稳定均一,不易发生杂菌污染和菌种变异;延长各检测仪器的寿命;节省时间、提高了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菌体浓度和芽孢率。
  • 一种木葡糖醋酸杆菌及其应用-201910613756.6
  • 高宪枫 - 高宪枫
  • 2019-07-09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葡糖醋酸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木葡糖醋酸杆菌分类命名为木葡糖醋酸杆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FM883,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19127。所述的木葡糖醋酸杆菌FM883可用于制备细菌纤维素膜。制备的细菌纤维素具备特殊的网络结构,并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得到的细菌纤维素膜和发酵液均可用于开发新型的发酵饮品。
  • 一种提高植物乳杆菌存活率的冷冻干燥方法-201910644186.7
  • 王光强;艾连中;夏永军;熊智强;张汇 - 上海理工大学
  • 2019-07-17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植物乳杆菌存活率的冷冻干燥方法,属于冷冻干燥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菌种活化,得单菌落;步骤2,将所述单菌落接种培养,得种子液;步骤3,将所述种子液转接至含有0.5g/L‑2g/L十八碳烯酸的MRS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得扩大培养液;步骤4,将所述扩大培养液离心,得菌体沉淀;步骤5,所述菌体沉淀经PBS缓冲液洗涤后重悬于PBS溶液或保护剂溶液中,转移至容器中,冷冻干燥。其中,十八碳烯酸优选为油酸。因为在扩大培养步骤中使用了十八碳烯酸,所以,本发明中的植物乳杆菌在冷冻干燥后复水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 一种抑制蓝藻水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投放方法-201910803648.5
  • 王九江 - 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2019-08-28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蓝藻水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投放方法。本发明的抑制蓝藻水华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复合型芽孢杆菌50‑70份、光合细菌5‑10份、硝化细菌5‑10份和反硝化细菌5‑10份。并在投放之前进行活化培养,然后与麸皮粉末拌匀,均匀洒在水中。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转化优势菌株,不同菌株间形成互生关系,维持菌群的稳定性。并且,将复合菌剂在中空纤维膜上进行挂膜复合生物膜再进行投放,可以使微生物附着在中空纤维膜上,更容易形成菌群。
  • 一种灰棕褐链霉菌及其发酵生产巴弗洛霉素A1的应用-201811072302.4
  • 周剑;江红 -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 2018-09-14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巴弗洛霉素A1的灰棕褐链霉菌,并进一步公开其发酵生产巴弗洛霉素A1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菌种筛选及诱变育种筛选得到一株高产bafliomycins化合物的灰棕褐链霉菌,该菌株能够有效提高发酵液中bafliomycin A1化合物的效价,在发酵实验中,灰棕褐链霉菌FIM‑Ba150115发酵产bafliomycin A1的效价高达615.87mg/L左右,极大地有利于bafliomycin A1的提取纯化工作,可以满足工业化需求。
  • 一种巴氏葡萄球菌及其制备的发酵酱卤猪蹄和制备方法-201610769006.4
  • 王远亮;侯爱香;亓蒙;王传花;李珂;李宗军 - 湖南农业大学
  • 2016-08-30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巴氏葡萄球菌及其制备的发酵酱卤猪蹄和制备方法,该巴氏葡萄球菌为巴氏葡萄球菌4‑8(Staphylococcus pasteuri),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051。本发明的发酵酱卤猪蹄通过巴氏葡萄球菌4‑8(Staphylococcus pasteuri)发酵后,腌制得到。本发明发酵酱卤猪蹄具有胆固醇含量低、成品出品率高、含盐量低等优点,且具有特殊发酵风味,解决了传统酱卤猪蹄加工工艺不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含量,且成品出品率低,食盐含量高等问题。
  • 一株瘤胃菌及其应用-201710092267.1
  • 陶勇;朱晓宇;何晓红;李大平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2017-02-21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涉及一株瘤胃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针对现有产己酸菌生产己酸的速率较低、产量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新的瘤胃菌(Clostridium sp.)CPB6 GDMCC No:60133。该菌株的菌落形态为圆形,白色凸起,质地粘稠。扫描电镜显示该菌体呈短杆状,菌体大小为2μm×0.5μm,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的适宜生长温度30‑40℃,pH5.0‑6.5,厌氧生长,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该菌株可利用乳酸产己酸,产己酸浓度可达16.6g/L,最高产率可以达到5.29g/L/d;还可用于含乳酸废水、有机废弃物生产高附加值的己酸,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 一株善变副球菌菌株及其应用-201710107505.1
  • 闫志英;唐维林;肖莉凡;刘晓风;袁月祥;李东;姬高升;房俊楠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科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2-27 - 2019-11-08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2#CGMCC No.13321及其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脱除沼气中硫化氢(H2S)的应用。该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株细胞短杆状,较小;菌落白色凸起,边缘整齐光滑,表面湿润;菌株不耐盐,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当硝酸盐、亚硝酸盐或氧化氮存在时,能以它们为电子受体营厌氧生长。将善变副球菌菌株CGMCC No.13321接种至脱硫反应器后,可以在反应器中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H2S进行生物氧化,并进行生长繁殖,达到沼气中H2S脱除的目的,有效避免了传统以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沼气H2S脱除时引入甲烷与氧气混合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沼气中H2S的去除率高达93.8%。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