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8077.6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1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曼桥;武立宪;王文柯;樊麦跃;汤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18 | 分类号: | C10G11/18;C10G55/06;B01J8/2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行业的一种催化裂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化工行业所使用的常规催化裂化装置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第一,受再生动力学限制,再生温度较高,导致参与反应的再生催化剂温度较高(一般在700℃左右);受装置热平衡限制,使重油提升管的剂油比相对较小,一般总剂油比为5~8(提升管的总剂油比为提升管内催化剂的重量循环量与提升管各股进料的重量流量总和之比),从而使单位重量的重油进料所接触到的活性中心数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催化裂化反应。同时,提升管中油剂的接触温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热裂化反应。第二,重油提升管油剂接触的时间较长(一般在4s左右,s为秒),这在提高进料转化率的同时也加剧了裂化生成物的二次反应,使裂化气(包括干气和液化气)与焦炭的产率较高,汽、柴油馏分的收率较低;还使催化柴油的品质较差,不适于作为车用燃料调合组份。多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克服上述常规催化裂化装置所存在的缺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中国专利CN100338185C公开的一种催化裂化方法及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利用双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的技术优势,将部分或全部剩余活性较高(约相当于再生催化剂活性的90%)、温度较低(500℃左右)且经过汽提的轻烃提升管待生催化剂送入重油提升管底部的催化剂混合器,在催化剂混合器内与来自再生器的再生催化剂混合后一起进入重油提升管,与重油进料接触。由于混合器中两股催化剂的热交换作用,使混合催化剂的温度较低,实现了重油提升管“油剂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气、焦炭产率,提高了总液体收率。该技术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第一,采用轻烃提升管待生催化剂与再生催化剂混合降温的措施,导致该技术降低重油提升管油剂接触温度和提高剂油比的方案仅适用于具有两根以上提升管的催化裂化装置,而不适用于单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第二,轻烃待生催化剂与再生催化剂混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油提升管内参与反应的催化剂的活性,对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带来不利影响。第三,该技术采用的是传统的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器,喷嘴设置位置较低,重油提升管的油剂接触时间实际上只能控制为2~4s,短于2s的反应时间很难实现。由于油剂接触时间较长,导致重油提升管的产品分布和催化柴油的性质相对较差。
中国专利CN101575534B公开的一种降低催化裂化再生催化剂温度的装置与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再生器的下方设置一个再生主风换热式催化剂冷却器,再生器内的再生催化剂经再生催化剂输送管进入其中,与由冷却主风分布器通入再生主风换热式催化剂冷却器内的冷却主风混合换热。冷却后的再生催化剂进入提升管,与进料接触。被加热的冷却主风经套管与再生催化剂输送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向上进入再生器内,与待生催化剂接触进行烧焦再生。由于以上特征,该技术实现了重油提升管“油剂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气、焦炭产率,提高了总液体收率。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第一,再生主风换热式催化剂冷却器的筒体直径较小,因此就需要对由冷却主风分布器通入的冷却主风量进行限制。否则,大量再生主风换热式催化剂冷却器内冷却后的再生催化剂将被加热的冷却主风夹带、经套管与再生催化剂输送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向上流入再生器内,形成催化剂内循环,影响装置正常操作。由于冷却主风量受限制,因而会影响对高温再生催化剂的冷却效果。第二,采用的是传统的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器,重油提升管很难实现较短的油剂接触时间,原因和后果与对CN100338185C的说明相似。
美国专利US6,059,958公开的一种重油催化裂化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将部分或全部经外取热器冷却后的再生催化剂送至重油提升管底部,与来自再生器的高温再生催化剂混合,混合再生催化剂在重油提升管内与重油进料接触。由于以上特征,该技术实现了重油提升管“油剂低温接触、大剂油比”操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第一,采用经外取热器冷却后的再生催化剂与来自再生器的高温再生催化剂混合降温的措施,导致该技术降低油剂接触温度和提高剂油比的优势仅能体现于具有过剩热量的催化裂化装置。第二,采用的是传统的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器,重油提升管很难实现较短的油剂接触时间,原因和后果与对CN100338185C的说明相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油砂浆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