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裂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8077.6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1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曼桥;武立宪;王文柯;樊麦跃;汤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18 | 分类号: | C10G11/18;C10G55/06;B01J8/2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催化裂化装置,主要包括提升管、沉降器、再生器和催化剂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再生器包括折流管式再生器和湍动床再生器,折流管式再生器由外管和内管套置组成,内管自下而上由预流化段、过渡段和稳流段串连组成,内管预流化段的底端为折流管式再生器的主风入口,预流化段中部的器壁上设有待生催化剂入口和再生催化剂入口,外管与内管的稳流段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环形通道的底端敞口作为折流管式再生器的出口,外管和内管均与湍动床再生器同轴设置,内管贯穿整个湍动床再生器,外管穿过湍动床再生器的顶部进入湍动床再生器的稀相段下部;催化剂冷却器的主体自下而上由圆柱形筒体和圆台形筒体串连组成,圆台型筒体的顶端作为催化剂冷却器的主风出口与折流管式再生器内管预流化段的底端相连接;湍动床再生器与催化剂冷却器同轴设置并位于催化剂冷却器的上方,其底端通过催化剂冷却器的圆台形筒体与催化剂冷却器隔开;沉降器底部通过管道与折流管式再生器的待生催化剂入口相连通,催化剂冷却器的主风出口与折流管式再生器的主风入口相连接,折流管式再生器的出口位于湍动床再生器的稀相段下部,湍动床再生器的密相段分别通过管道与催化剂冷却器和折流管式再生器的再生催化剂入口相连通,催化剂冷却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提升管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提升管沿其轴向间隔设置2~5层进料喷嘴,提升管反应段的长度为5~1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管仅有竖直段且与沉降器同轴设置,并穿过沉降器汽提段进入沉降器的稀相段上部,沉降器与湍动床再生器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湍动床再生器设有外取热器,湍动床再生器的密相段与外取热器的入口相连通,外取热器的出口端分别与湍动床再生器的密相段和提升管的底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裂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管式再生器的总长度为40~65m,其中,外管的长度为15~25m,内管稳流段的长度为18~28m,内管预流化段的长度为6~10m;折流管式再生器外管的内径为1900~11500mm,内管预流化段的内径为500~4500mm,内管稳流段的内径为1200~8000mm。
5.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裂化装置实现的催化裂化方法:重油进料在提升管内与再生催化剂接触混合并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反应物流经气固分离,分离出的反应油气进入分馏塔进行分馏,分离出的待生催化剂经过汽提后进行烧焦再生,再生催化剂返回提升管循环使用,其特征在于:提升管内的油剂接触时间为0.3~1.2s,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进入折流管式再生器与来自湍动床再生器的循环再生催化剂混合,之后一并与来自催化剂冷却器的经过与再生催化剂换热后的折流管式再生器主风顺流接触烧去90%以上的生成焦炭,半再生催化剂进入湍动床再生器与湍动床再生器主风逆流接触烧去剩余的生成焦炭,再生催化剂向下进入催化剂冷却器与折流管式再生器主风逆流接触换热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可同时加工1~5种重油进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部分再生催化剂从湍动床再生器的密相段引入外取热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低温再生催化剂全部返回湍动床再生器的密相段或全部进入提升管底部;或者将冷却后的低温再生催化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返回湍动床再生器的密相段,另一部分进入提升管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管式再生器的操作条件为:进入折流管式再生器的循环再生催化剂与经过汽提的待生催化剂的重量流量之比为0.5∶1~1.5∶1,折流管式再生器的入口温度为600~640℃,出口温度为680~750℃,平均气体线速为3.0~5.0m/s,烧焦强度为600~1200kg/(t·h),烧焦时间为20~6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0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酸烷基化反应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油砂浆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