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71567.5 申请日: 2014-04-26
公开(公告)号: CN103952234A 公开(公告)日: 2014-07-30
发明(设计)人: 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捷安信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1B3/00 分类号: C11B3/00;A23D9/04
代理公司: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去除 食用油 中黄 曲霉 毒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食品有害化学物质消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也称作黄曲霉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所以一般的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而且如果食米储存不当,极容易发霉变黄,产生黄曲霉毒素。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与肝癌有密切关系,而且还会引起动物组织失血、厌食等症状。1960年在英国发生了因喂食黄曲霉毒素花生粕而导致大批火鸡暴毙事件。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液提取和固相提取)、微柱筛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多功能柱净化-柱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光度计法、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其中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的免疫亲和柱可以特异性地将黄曲霉毒素从复杂的样品中高效地吸附分离出来,而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将黄曲霉毒素B1、B2、G1、G2有效地分离,然后通过电化学衍生池和光化学衍生池对黄曲霉毒素进行衍生,最后用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测定的范围宽,在欧美实验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目前对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吸附法和辐照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对产品进行反应处理;生物方法主要是采用酶解的方式进行处理。常用的吸附剂包括酵母细胞壁,硅铝酸盐等,但物理方法不能解除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且可能通过吸附作用而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化学试剂的反应容易造成试剂的残留;酶解反应复杂,不易控制。因此,目前市场急需找到一种简易、安全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去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即通过紫外光来消除黄曲霉毒素。具体就是在紫外照射屏蔽容器内通过紫外光源来照射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用油,消除其中的黄曲霉毒素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从而能够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装有食用油的装置中,使用紫外光来降解黄曲霉毒素;其中紫外线的波长为302nm,强度为600μw/cm2

其中本发明所使用的一种装置,包括有用于盛装食用油的腔体、用于遮光的腔体瓶塞,且腔体瓶塞内安装有带有紫外灯管的紫外发生器。

上述的装置还可以是塑料或玻璃、金属制成的带有紫外光源的容器;

为了提高降解的效果,在腔体的内壁上涂有涂料。

本发明的去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体包括有如下的步骤:

1)首先制备涂有防紫外线的涂料的容器,所述的涂料包括有如下的组分:

其中附着力促进剂是由如下的方法制备的:首先将氨基甲酸丙烯酸树脂50份、N,N-二甲基乙醇胺3份混合后,升温至80-90℃,再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30份搅拌,降温后加入气相二氧化硅10份完成制备;

2)在容器内装入食用油,封闭入口后打开紫外灯进行降解处理;

3)处理10h后,打开入口,倒出食用油完成处理。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处理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设备简便易得,生活中使用方便,而且,使用了能够反射紫外线的涂层,可以有效的提高降解的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使用的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安装在腔体瓶塞内的紫外发生器;

图3:显示与紫外发生器相连的紫外灯管;

其中:1、腔体 2、腔体瓶塞 3、紫外发生器 4、紫外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去除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是在紫外照射屏蔽容器内通过紫外光源来照射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用油。而且,通过在容器内部涂上增强紫外线反射率的涂料,可以在不增强紫外线强度,在更短的处理时间内完成黄曲霉毒素的降解。在塑料、玻璃容器的内壁涂布上本发明所使用的涂料,对紫外线的反、折射率相当于的高成本超镜面不锈钢的反射率。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采用如下的步骤:

1)制备使用的容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捷安信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捷安信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15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