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定龟甲的PCR特异引物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9005.6 | 申请日: | 2014-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璐琦;袁媛;蒋超;李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70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定 龟甲 pcr 特异 引物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药及中药材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能够特异鉴定龟甲的PCR特异引物及其检测方法。使用此方法鉴别龟甲的真伪,只通过简单的DNA提取、PCR特异性扩增、荧光检测即可完成对样品真伪的鉴别。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主要用于龟甲药材、含有龟甲的制剂以及龟甲活体材料的快速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及中药材鉴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特异鉴定龟甲的PCR特异引物及其检测方法。主要用于龟甲药材、含有龟甲的制剂以及龟甲活体材料的快速鉴定。
背景技术
中药材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之功效。龟科动物种类众多,近年来由于需求量迅猛增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龟甲混淆品,严重影响了龟甲的用药安全。传统鉴别龟甲的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光谱法鉴别、紫外光谱法鉴别等。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而化学成分又易受品种及产地的影响。分子标记技术已成功用于中药鉴定,线粒体DNA的Cyt b(中药材龟甲细胞色素b特异性鉴定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12,4(3):182-185)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subunitI,CoI),可以作为DNA标记鉴别龟甲(崔丽娜,杜鹤,孙佳明等,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龟甲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J].吉林中医药,2012,2)。刘中权等利用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建立了龟甲及原动物的高特异性PCR鉴定方法(刘中权,王义权,周开亚等,中药材龟甲及原动物的高特异性PCR鉴定研究,药学学报,1999,12:941-945),但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外来种。李明成等公开了一种龟甲DNA检测试剂盒及鉴定方法(申请号:201310178856.3),其仅包括5种伪品。
本发明主要结合常规PCR和荧光检测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鉴定龟甲及其常见伪品,成本低、适用性好。在本发明被公布之前,尚未有任何公开或报道过本专利申请中所提及的PCR引物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龟甲的PCR特异性引物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样品量少、能快速准确的鉴定龟甲药材、粉末制剂以及活体材料,特别适用于鉴定因加工而导致DNA含量极少、形态破碎的中药真伪的鉴定。
一种鉴定龟甲的特异引物F1、F2,其序列为:
F1:5′-TTTGGAAACTGACTTGTACCTTTAACG-3′
F2:5′-GAGTAGTAATAGGACGGCTGTAATAAGTAGA-3′。
一种龟甲的PCR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从所述材料中提取得到DNA样品;
b)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进行PCR反应,PCR反应参数为95℃预变性5min后,进行30次循环,循环参数为95℃30s,55-65℃45s,后延伸72℃5min,获得扩增产物;
c)电泳所述扩增产物,如果存在分子量360bp的单一DNA条带,则确定所检材料为龟甲;
d)直接在所述扩增产物中加入2μL20×SYBR Green I染料,振荡30s充分混匀,于365nm紫外灯下检测PCR产物;如果反应产物发出强烈绿色荧光,则确定所检材料为龟甲。
本发明采用荧光检测方法检测PCR扩增产物,不需电泳使得检测时间大大缩短,且仅需简易紫外灯即可完成操作,不需要使用电泳设备和凝胶成像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快速准确鉴定龟甲的PCR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以龟甲DNA为模板,能将其从与其亲缘关系极近的其他的龟类中,高效、准确地鉴定出来,为龟甲鉴定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技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