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速稠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有机烃类气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6195.6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风;刘春爽;张强;胡恒宇;刘其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09K8/5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王月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速 稠油烃厌氧 生物降解 有机 气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稠油/超稠油油藏气化开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到以油藏微生物降解稠油/超稠油等难以开采的油藏转化为有机烃类气体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超稠油资源储量巨大,但是采收率不足50%,大量的资源残留在地下得不到利用,如何高效深度开发这部分资源已经成为石油开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油藏残余油生物气化开采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已经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油藏微生物气化技术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正在探索的延长油藏开发寿命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厌氧微生物菌群在厌氧环境下将残余原油转化为天然气,然后以天然气形式开采或作为战略性资源就地储备。作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石油烃生物气化的可行性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证实。稠油/超稠油残留地下无法采收的储量巨大,气化潜力巨大,但是不对油藏微生物进行认为干预其降解速度非常慢,在自然状态下无法满足气化采油的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干预进行激活,加速产气效率。在微生物气化采油领域,在牟伯中等人的专利(公布号CN102329822A)中发现一种相关激活方法,即通过调节体系硫酸盐和磷酸盐浓度来加速甲烷的产生;但其并不是针对稠油/超稠油,且仅将甲烷作为目的产物。
稠油相比轻油组分不一样,稠油的生物降解更加困难和缓慢,因为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长链烃含量高,在现实中,稠油/超稠油的采收率较低,我国的现状是大量稠油/超稠油得不到有效利用。
目前还没有针对稠油/超稠油气化开采激活剂的相关报道,而且本发明并不是简单以产甲烷作为激活目的产物。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油藏微生物降解稠油/超稠油等难以开采的油藏转化为有机烃类气体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速稠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有机烃类气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稠油烃厌氧降解产烃类气体预培养;(2)检测油藏 采出水中铁、钴、镍元素的浓度;(3)向稠油烃厌氧降解体系投加二价铁元素、二价钴元素和二价镍元素,使稠油烃生物厌氧降解体系中铁元素浓度为0.8-1.2mg/L,钴元素浓度为0.6-1.0mg/L,镍元素浓度为0.09-0.13mg/L;(4)收获有机烃类气体。
优选的是:在所述步骤(2)和(3)之间增加以下步骤:采用能够降解稠油烃生成有机烃类气体的油井,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将富集菌液注入到油井中。
优选的是:如步骤(3)所述的二价铁元素来自于FeCl2、FeSO4、Fe(NO3)2、Fe3(PO4) 2·8H2O或(NH4)2Fe(SO4)2.6H2O。
优选的是:如步骤(3)所述的二价钴元素来自于CoCl2、CoBr2、CoOCo(OH)2、CoCO3、Co(NO3)2或CoSO4。
优选的是:如步骤(3)所述的二价镍元素来自于NiSO4、NiCl2、NiBr2或NiCO3。
优选的是:如步骤(3)所述的铁元素浓度为0.9-1.1mg/L,钴元素浓度为0.7-0.9mg/L,镍元素浓度为0.10-0.12mg/L。
优选的是:如步骤(3)所述的铁元素浓度为1.0mg/L,钴元素浓度为0.80mg/L,镍元素浓度为0.11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音器紧固结构
- 下一篇: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