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寿延年、延缓衰老的板栗乳饮料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8486.2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占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峡乐华康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互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4 | 代理人: | 尹箐 |
地址: | 472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寿延年 延缓 衰老 板栗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栗乳饮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寿延年、延缓衰老的板栗乳饮料。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女子六七(42)岁以后,男子五八(45)岁以后,肾始亏,精渐衰,筋骨松,腰见酸,脚无力,脑思维迟钝,健忘,体型渐衰老。然善补肾气,填肾精者,使人身健腰强,筋实骨坚,思维敏捷,四肢灵便,益寿延年,延缓衰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益寿延年、延缓衰老的板栗乳饮料。
所述益寿延年、延缓衰老的板栗乳饮料,按重量百分比包含以下原料:板栗浆30%—85%、白砂糖8%—12%、辅型剂0.7%—3%,其余部分为水。
按重量百分比所述板栗浆、白砂糖以及辅型剂的比例为8:1.2:0.8。
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第一版,1996年2月第1版第九次印刷的《本草纲目》记载:
板栗,性味甘温,无毒,入脾胃肾经、强筋活血、补肾气、治腰脚不遂,治肾气虚腰脚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
现代药理实验,板栗有抗衰老之说,栗子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成分。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补脑健脑、减
轻关节炎症状,是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
本发明以栗补肾强体之说,肾为人之本,肾气强,精不衰,精足而五脏盛,五脏盛而髓脑旺,髓脑旺而体健身不老。本发明添加糖和辅型剂用于调节品味,使得本发明板栗乳饮料似乳汁一样适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历经35余年,共316位临床的具有健忘、身疲、早衰的病患者实验证明,265人明显有效,36人健忘、腰酸等症状减轻,15人无效,有效率达95%以上。
本发明所得板栗乳饮料每天饮用一次,每次200~250毫升。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工艺简单,易于生产的板栗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重量百分比,称取上述原料,将板栗精选除去杂质;
第二步:烘炒,将板栗烘炒至内熟而外不焦,晾冷剥皮浸泡48小时;
第三步:用磨浆机研磨制浆;
第四步:制备饮料,将板栗浆、白砂糖、辅型剂按质量比8:1.2:0.8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即得板栗乳饮料,经杀菌、灌装及预包装而成。
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按生产1000千克板栗乳饮料计
1、称取板栗80千克,将板栗精选除去杂质;
2、用特制的烘炒,将板栗烘炒至内熟而外不焦,晾冷剥皮浸泡48小时;
3、用磨浆机研磨制浆;
4、制备饮料,将80千克板栗浆加入12千克白砂糖、8千克辅型剂混合,加水至1000千克搅拌均匀,即得板栗乳饮料,经杀菌、灌装及预包装而成。
本实施例板栗乳饮料的指标如下:
1、检测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7.0Brix
总酸(以柠檬酸计)≥2.0mg /L
总砷(以As计)≤0.2mg /L
铅(Pb)≤0.05mg /L
铜(Cu)≤5mg/L
展青霉素≤50μg /L
细菌总数≤100cfu/ml
大肠菌群≤3MPN/100ml
霉菌≤10cfu/ml
酵母≤10cfu/ml
致病菌不得检出
2、感官指标
颜色:呈乳白色
香气:具有浓厚的清香味,无异味
味道:香甜适口,无异味
性状:透明,允许有少许沉淀,无明显分层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实施例2:
按生产1000千克板栗乳饮料计
1、称取板栗100千克,将板栗精选除去杂质;
2、用特制的烘炒,将板栗烘炒至内熟而外不焦,晾冷剥皮浸泡48小时;
3、用磨浆机研磨制浆;
4、制备饮料,将100千克板栗浆加入20千克白砂糖、15千克辅型剂混合,
加水至1000千克搅拌均匀,即得板栗乳饮料,经杀菌、灌装及预包装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峡乐华康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三门峡乐华康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8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