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包装食品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80015773.0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8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鸟裕史;赤地利幸;桥本真太郎;田上南;角九间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L1/48 | 分类号: | A23L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包装 食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包装食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就有提供将容易煮烂的蔬菜等配料与调味液一起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配料破碎的固体包装食品。
近年来,作为面向咀嚼或吞咽困难的高龄者的护理用食品,将固体食品磨碎后再固化而形成慕斯状的食品正在流通。这样的慕斯状的食品,外观很好,也很软易于食用。
护理用食品由通用设计食品规格规定了硬度。其硬度与吞咽的情况对应,在5×104N/m2以下或2×104N/m2以下。这样硬度的慕斯状食品是非常软的。特别是用蛋白等蛋白质以及糊精等淀粉质制成的慕斯状食品,即使是同样的硬度,也比用明胶制成的食品弹性小而易于崩解。因此,一般以冷冻状态进行流通。冷冻的慕斯状食品要解冻后再食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55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3047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为了流通而不需要冻结的慕斯状包装食品。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慕斯状固体包装食品。慕斯状包装食品具备:有开口部的容器、收纳在上述容器内的慕斯状固体、以包覆上述慕斯状固体周围的状态收纳在上述容器内的粘稠性液体、以及安装于上述容器开口部的盖体。上述慕斯状固体的硬度在1.0×104N/m2以上且5.0×104N/m2以下。上述粘稠性液体的粘度在0.5Pa·s以上且10.0Pa·s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1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便于流通而不需要冻结的慕斯状包装食品。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慕斯状固体包装食品的1例的图。
[图2]图2是示出慕斯状固体的硬度的图表。
[图3]图3是示出慕斯状固体及其他食品相关硬度模型的图表。
标记说明
1.慕斯状固体包装食品 2.容器 2a.边缘部 3.粘稠性液体4.慕斯状固体 5.舌部 6.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a)、(b)和(c)对实施方式的1例慕斯状包装食品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慕斯状包装食品的立体图。图1(b)是按线B-B切断时的截面图。图1(c)是盖体的平面图。
慕斯状包装食品1具有容器2,其开口部的周围有边缘部2a。在容器2的内部收纳慕斯状固体4a~4f。再有,粘稠性液体3以包覆慕斯状固体4a~4f各自周围的状态收纳在容器2的内部。有舌部5的盖体6安装于容器2的边缘部2a处,用来密封容器2内的慕斯状固体4a~4f和粘稠性液体3。图1(a)表示盖体6是由透明塑料膜形成的例子。
盖体6,在使用前,由使用者用手指捏住舌部5从容器2取下。图1(a)是表示,盖体6的一部分从容器2的边缘部2a处拉开的状态。
图1(a)和(b)示出了多个慕斯状固体4a~4f,但也可将1个或者1个以上的慕斯状固体收纳在容器2中。以下,将慕斯状固体4a~4f总称为慕斯状固体4。另外,将多个慕斯状固体4收纳在容器2中的情况下,各个慕斯状固体4相互之间可以是不同种的,也可以是同种的。
慕斯状固体4的硬度1.0×104N/m2以上且5.0×104N/m2以下。慕斯状固体4让食用者更容易下咽。
慕斯状固体4的形成可以按下例进行。首先,选择材料。材料可以选择动物性食材和植物性食材都可以。材料的例子,例如,肉类、鱼贝类、谷类、蔬菜类、海藻、水果类、干果类和/或昆虫等都可以,通常作为食材的任何东西都可以。
所选择的材料,例如,经过磨碎形成材料颗粒。向其中添加粘合材料,混合,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形成有特定硬度的慕斯状固体4。根据粘合材料的种类,搅拌后进行加热等处理也可。
粘合材料,可以为例如选自蛋白、淀粉以及糊精中的至少1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制罐株式会社,未经大和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15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于患者鼻内治疗的系统和器械
- 下一篇:判定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