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装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1497.2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楚工龙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04 | 分类号: | E02F3/04;E02F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邸建凯 |
地址: | 44102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装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装载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微型装载机多属一些微小企业生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制出的微型装载机卸载角度、转向角等主要技术参数往往达不到使用要求,常常出现物料在高位无法缷净,转向角度偏小,转弯半径过大,转向不够灵活等现象。另外,目前多采用机械传动或多泵供油液压传动,传动零件过多,传动链过长,给制造、使用、维修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装载机。
一种微型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机构1.1、前车架1.2、后车架1.3、配重电瓶箱1.4、以及安装于后车架1.3上的皮带轮3.1和双联泵3.3。
可选的,所述工作机构1.1包括:铲斗2.1、拉杆2.2、摇臂2.3、动臂2.4、举升油缸2.5、和翻斗油缸2.6。
可选的,所述双联泵3.3由同轴连接的两油泵组成,为装载机提供高压油。
可选的,所述双联泵3.3通过连接块3.2与皮带轮3.1连接,通过该皮带轮3.1带动双联泵3.3旋转。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3.2一端为与皮带轮上的凹台相配合的凸台,另一端为与双联泵上的凸台相配合的凹台。
可选的,还包括:固定在驾驶室底板背面的多路阀、行走阀、和刹车总泵,装载机操纵杆通过装载机底板伸入到驾驶室内,行走阀通过软轴连接到方向机仪表盘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铲斗卸载角大于或等于45度;转向角±35°,结构简单紧凑,机动灵活,操作方便、特别适于砂石料场、货场、仓库等小场地作业。克服普通微型装载机卸载角度、转向角等主要技术参数往往达不到使用要求的现象,以及传动链过长,给制造、使用、维修带来的诸多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微型装载机总体结构示意;
图2是工作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皮带轮和双联泵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带座皮带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双联泵安装张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装载机包括工作机构1.1、前车架1.2、后车架1.3、配重电瓶箱1.4、以及安装于后车架1.3上的皮带轮3.1和双联泵3.3。下面分别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作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机构1.1结构如图2所示,工作机构1.1包括:铲斗2.1、拉杆2.2、摇臂2.3、动臂2.4、举升油缸2.5、和翻斗油缸2.6。
工作机构1.1是装载机的执行机构,是关系装载机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只有合理确定各零件的形状、尺寸, 各销孔之间的距离才能满足装载机的使用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卸载角、卸载高度、卸载距离、自动放平性能等。
工作机构1.1的各零件之间在图2中的A、B、C、D、E、F、G、H八处共13个销轴。为了保证各构件能灵活运转,而销轴保持不转动,销轴一端焊一连接板,销轴扦入销孔后,用螺栓将连接板固定。
工作机构能否满足装载机的使用要求,各销轴之间的距离及各油缸的长度、行程最为重要。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计算分析,设计优化后,最终确定了如下各数据(单位mm):
AB=246 BE=453 CD=300 DE=492 AG=1663 AF=710
FG=954 AD=694 GD=1092 GH=300 H点距地面高1038
举升油缸2.5两端连接孔中心距FH最短758,举升油缸2.5行程442, 翻斗油缸6两端连接孔中心距CI最678,行程342。
通过这种结构尺寸的优化设计,保证了装载机的工作机构的各项性能指标。
(二)皮带轮和双联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楚工龙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楚工龙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1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